◆导读:
李如柏,他的哥哥是抗倭英雄李如松、父亲是镇守边关的锦衣千户李成梁,他们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时期回归,对于他们朝鲜人的身份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贺炳炎。李如柏出生于朝鲜,一生为明朝出生入死,最终兵败自杀,这究竟是个怎样的过程!
◆家庭成员介绍:
先说一下李如柏的父亲李成梁贺炳炎,李成梁为大明戍边,镇守辽东地区30余年,在明朝贪官污吏风靡国家呈下坡路的状态时立下了无数的战功,是明朝数一数二的大将。
★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渊源
但是李成梁纵容努尔哈赤的事情却一直为后人所诟病贺炳炎,李成梁曾经俘虏过努尔哈赤,当时努尔哈赤还小用眼泪征服了李成梁,李成梁把努尔哈赤当做一个亲兵抚养,这也招致了后面的麻烦,所以也有人说李如柏在抗努尔哈赤失败被言官弹劾到自杀一定程度上还是他的老爹造成的。
★哥哥李如松
李如柏的哥哥李如松在带兵上也十分的有造诣,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在平壤之战中还大败日军,死后朝廷也给了十足的体面。李如柏在这两位至亲的比较之下就显得略逊一筹,那李如柏究竟为何而死呢?
◆李如柏自杀缘由:
★因父遭劾:
虎父无犬子,一直跟着李成梁带兵打仗的李如柏也算从小耳濡目染,在领兵上面比较有才能,也算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虎将。李如柏在李成梁和李如松手下打仗的时候也建立了不少的功勋,也算是一位将才,但他因为父亲被弹劾以后在家待了二十多年。
★萨尔浒战役:
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大举进攻明朝,但当时的明朝已经积贫积弱可用之才很少,在李成梁好友的举荐之下李如柏带兵重出江湖,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明朝有十多万的精兵,努尔哈赤大约有六万,双方兵力还比较悬殊,当时的明朝统治者认为这是一场简简单单就能赢的战役。明朝的作战方针是兵分四路,李如柏带领南路的士兵。而努尔哈赤在明朝给他的修书中就已经大概参透了敌方的部署,所以他决定集中兵力各个突破。
萨尔浒的过程和结局我们已经了解很多了,努尔哈赤的部队节节胜利,连着歼灭了明朝的两路大军。李如柏带领的南路军,路途并不算远也不是十分难走,不知是不是李如柏多年不带兵的原因,他在行进的路上就一直走走停停十分不顺利,在他还没有走到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两支友军的部队被歼灭,但他除了看着也只是能看着。努尔哈赤的铁蹄向李如柏带领的南路军逼近,相传南路军在听到远方的击鼓声和马声时便匆忙往相反的方向跑,在逃跑的过程中甚至发生了踩踏事件,还未开始打就已经折损了千余人。◆结局:
打了败仗的李如柏自然回去免不了被批评,文官的嘴很毒,把李如柏评论的一无是处,东林党也对李如柏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批判,最后李如柏因为不堪忍受自杀而亡。
李如柏的自杀虽然是因为自己作战不力,但如果没有后金军队侵扰明朝江山就不会有战争,所以李如柏的死归根到底原因还是在萨尔浒之战中败给了努尔哈赤。
巴彦淖尔名人其实不算多,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为巴彦淖尔发展与荣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我所知道的名人。因本人学识有限,不能了解到所有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家乡人,请谅解。
(一)李贵
原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内蒙古临河人。
建国后,历任河套专署党组副书记、绥远省公安厅处长、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中共呼伦贝尔盟委书记处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中共呼和浩特市委第一书记、包头市委书记、巴彦淖尔盟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第五至七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说起李贵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不熟悉,但是如果说道【总干精神】相信每个巴彦淖尔人都很熟悉。1975年春夏之交,当时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景平在杭后的旗委小礼堂参加河套地区水利现场会。针对自治区水利厅某些领导的不同意见,李贵同志在发言中讲到河套地区深淌漫灌的历史由来已久、地下水位升高,再加上山洪水的阴渗、老乌加河河道淤积、灌区有灌无排部分地段、特别是黄灌区下游盐碱化严重,列举许多数据、事实论证了大挖总排干迫在眉睫。虽然知道任务艰巨、条件艰苦,李贵同志横下一条心,“没有条件也要上”1975年冬,李贵同志亲临现场指挥,拉开了引领河套老百姓战天斗地疏通灌区排水工程的序幕。总排干疏通后,当年就对全盟农业生产带来积极效应。杭后由于处于灌区上游,见效更快更大。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吃返销粮的47个社队当年实现了自给有余。正是因为李贵书记,使我们巴彦淖尔人不饿肚子,也为我们巴彦淖尔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梁鸿鹰
原名梁红鹰,笔名文羽、桑文。巴彦淖尔市磴口人。1962年6月1日出生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梁鸿鹰,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磴口县县城里度过的。第一年高考,他因为选择理科,与大学梦失之交臂。次年进入杭锦后旗奋斗中学复读。考入了内蒙古大学汉语言系。
于1990年夏顺利进入中宣部文艺局工作。至2012年2月,他先后在艺术处、理论文学处工作。其间,他参与了大量文件、讲话、报告的起草,还参与了3次文代会作代会文件起草工作。草创和参与历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及组织工作,见证了中国一系列文艺政策的制定,见证了当代文艺的发展。
(三)呼斯楞
呼斯楞,蒙古族,1982年5月21日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
2008年8月, 参加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并参与演唱闭幕式主题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009年11月,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的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访华欢迎晚宴,献唱《鸿雁》.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把呼斯楞放到最后,因为我个人认为是他通过《鸿雁》让更多的人知道内蒙古有个地方叫巴彦淖尔,这是《鸿雁》的发源地,也是景色迷人的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