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朝的时候虞子期怎么死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基本弱化殆尽,所以只要是皇子就都有可能成为太子。弘时作为雍正的第三子,同样幻想能成为下一代接班人,但种种迹象表明他根本没希望接班,这是弘时叛逆的基础原因。由于弘时的表现极差,终于将雍正惹怒,甚至弘时的宗籍都被雍正抹去。什么是宗籍呢?简单的比喻就好像现在的户口,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像弘时这种皇室的宗籍没了,皇族高贵的血统或身份没了不说,严重的甚至死了都不能进祖坟。史料上记载,弘时被削去宗籍没多久就去世了,至于是否是雍正杀死的,我个人感觉可能性不大。下面我就说下个人的一些推测:
狂妄不羁的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流传下来的这八个字是对弘时最多的评价,由此可见弘时的脾性草率不佳。弘时这种简单鲁莽的性格很容易犯错,立场更容易摇摆不定,比如轻易就能被他人利用。我这里所说的他人就是八爷党头目允禩,八王爷允禩可是雍正的死对头,二人曾为争夺皇位杀红过眼,而史料上的蛛丝马迹均有弘时和允禩关系亲近的记录。甚至在雍正和允禩争夺皇位时,弘时就站错的队伍,一直带着有色眼镜挑剔着自己的亲生父亲,反而和八爷党表现的较为亲近。弘时这样叛逆的表现,雍正成功上位之后能忘记虞子期怎么死的?
接盘无望自甘堕落清朝基本已经摒弃嫡出、长幼接班的制度虞子期怎么死的,也就是历史上延续很久的嫡长子继承制,那些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老传统弊端很大,所以清朝将这个制度提剔除了。清朝基本遵循的是“择优录取”,由上一任皇帝整体评估众皇子,再从里面找出能堪当大任的人来接班。清朝选择接班人方法理论上没毛病,但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无法避免,以前只有嫡长子能接班,那怕这个嫡长子是个傻子,好像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这种无竞争选择储君的方法虽有缺陷,但却可避免众皇子为争夺皇位自相残杀,弘时在清朝新的立储环境下,同样有竞争皇位的资格,可无奈雍正不待见他。雍正虽然当时已经提出了秘密立储方案,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时刻表现出对弘历的爱护,比如两次派弘历去祭景陵,这已经充分说明弘历是雍正的接班人。如果弘时想逆袭上位,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站在雍正的对立面做文章,未来只有将雍正打压下去,自己才会有机会登上皇位。弘时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危险思想,一步步把他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断父子情,牵连受罚弘时和八爷党持续已久的特殊关系,雍正在心里跟明镜一样,只是碍于面子无法集中爆发。当雍正稳住台面之后,就着手开始他的报复计划,虽然弘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在雍正眼里已无可救药。雍正当时可能想,你弘时不是喜欢和八王爷允禩玩吗!那你弘时就去给允禩当儿子去吧!雍正四年二月弘时被过继给允禩,雍正这样做一是斩断了弘时争夺皇位的想法,二是提前为弘历扫清一切障碍。后来在清除允禩这个钉子时,由于弘时被过继的缘故,也受到了波及。
雍正杀子的几率有多大虎毒不食子,老虎这种残暴的动物,还会顾及父子亲情。雍正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就算和弘时有再多隔阂,也不至于主动去杀死或赐死弘时。弘时更多的是少不更事,在帝王家这个复杂的战场上,没有清醒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叛逆期的弘时被掺和进大人们争斗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弘时也是众皇子夺位战的牺牲品,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又有几个人能看清形势全身而退呢!雍正也不是傻子,他能感觉不到到这一点?拿下允禩,雍正的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和自己这个误入歧途的儿子再过不去。史料上也有记载弘时由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已经说明雍正对弘时的妥协,比起弘旺(允禩的亲生儿子)直接被发配边疆圈禁要好多了,从这点上来看雍正就没杀子的心。对于弘时的死因,我个人更倾向于积郁成疾。
民间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传闻太多,绝大多数是站不住脚的风闻,这跟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特性相关。预测,是中国古老的一门玄学,正因为“玄”,所以人们一直趋之若鹜,从业者被附会上光怪陆离的传说不足为奇。关于这两人的死,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都是正常死亡,却被后世传出了“花”。
一、袁天罡之死根据《新唐书》记载,袁天罡卒于贞观八年(635年),时任蜀地火井县令。袁天罡出生时间有争议,有的说他生于547年,终年88岁,有的说他生于583年,终年52岁。
袁天罡死后,葬于家乡四川阆中。明朝时期,他的墓被重新发现,明英宗还下令替他重修坟墓,并将原来天宫院重新修葺,作为他的祭祀场所,至今,他的坟墓依然保留着。
据记载,袁天罡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向李世民请求回到家乡,并获得了准许,以火井县令身份返蜀。临行前,高士廉问袁天罡:你最终会做什么官职呢?袁天罡说,到今年夏四月,我的寿数就尽了,还做什么官呢!
果如他所言,袁天罡就死于这一年火井县令任上。
不过民间传说里不是这样,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成仙了。说袁天罡和徒弟李淳风一起推演著作《推背图》,这事被天帝知道了,害怕他俩泄露天机,就派陈抟老祖去阻止。陈抟老祖见了他俩,说:你俩算什么天下事,有本事先算算我的下一步是进还是退?说完,陈抟老祖岔开步,目视二人。袁天罡和李淳风面面相觑,无以言对,顷刻间他俩猛然顿悟。于是两人化仙而去。
现代的各种小说和电视剧,也常有袁天罡出没,情节更是离奇得让人惊掉下巴。比如《神探狄仁杰》里就有袁天罡出现,这是不可能的,袁天罡在贞观八年就去世了,怎么会跑到武周时期兴风作浪?
二、李淳风之死史书记载,李淳风死于咸亨元年(670年),终年68岁。唐代档案《甲库甲历》说李淳风是“溘逝”,也就是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这就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一种说法是,李淳风是无疾而终,另一种说法是被李世民鸩杀。
李世民鸩杀李淳风的原因就是,李淳风预知了太多秘密,有可能威胁到皇家利益。这种说法完全不成立,因为李淳风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唐高宗咸亨元年,李世民已经去世二十一年了。那么有没有可能是高宗李治或者武则天所为呢?没有任何证据。
如果说因为职业特性,可能知道太多“玄学”内幕,而背负杀身的可能性的话,我觉得袁天罡被杀的可能性,要比李淳风高得多,他俩虽然并称预言大家,但其实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个人。袁天罡更像“玄学”,李淳风更接近“科学”,没有后人传说中那么多神秘的东西。
三、袁李二人的差别民间传说,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史书没有这样的记载。两个人生活的年代有交集,但要说有多紧密,没可靠证据说明。
一般认为,《推背图》是袁天罡与李淳风合著,《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行志》也是两个人的合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推背图》的作者、产生时期,一直存在疑点,没有定论,《晋书》中的三个志篇,可以肯定是李淳风所著,没有袁天罡什么事。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人的特点,就知道这两人根本不是“一路人”。袁天罡最擅长的的是“相术”,而李淳风则是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差异太大,根本看不出传承关系。
当然,古代天文星相学也是做预测的,这一点跟袁天罡相似,但两人的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完全不一样。袁天罡通过面相,预测个人前途,李淳风更多的是通过星象和计算,推断事件。
事实上,袁天罡的形象,更像一个“玄而又玄”、“云山雾罩”的“神汉”,个人认为附会太多,不乏自我神话的成分。而李淳风则不同,他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家,他对天文学和数学的精通,绝不是神话传说。比如他历法计算、圆周率计算、浑天仪、风力定级等,至今仍然影响着学术界。
所以,李淳风的特性,不大可能因“玄学”而遭遇杀身之祸,他和袁天罡虽然都因预测名噪一时,但绝对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他俩的死,也没那么多悬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