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评价张汉卿先生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我们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国民党张学良简历、共产党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第二,推动蒋中正参加抗日战争,是抬高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贬低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第三,“西安兵谏”,是只有张、杨能够起这种作用,或者还有别人能起这种作用?“西安兵谏”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还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去衡量,我们讲历史的人,只要不是负鼓盲翁,就很容易对张学良的是非功过做出判断。学术讨论可以各说各的,但像张汉卿这样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从民族大义去考虑问题,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

刘大年张学良简历:

刘大年,历史学家。1936年肄业于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1938年8月间到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毕业。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冀西和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以后长期生活张学良简历、斗争在河北平原和太行山上。1939年起,先后任冀西专区行政干部学校教导主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行署宣传科长、教育科长,冀南抗战学院、政治学校教员,北方大学工学院副主任,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副局长、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当局颇不自在,于是在  1942年2月把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 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2001年6月,夏威夷时间22日上午11点11分,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享年88岁。 张学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伤痛,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流下来。  2001年 101岁  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

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扩展资料

囚禁生活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于是在1942年2月把张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张学良在台湾三地都过着软禁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后有情妇“赵四小姐”。他后期信奉基督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

恢复自由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执政后,1990年起,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之后到美国探访。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在那里长居,直到逝世。

这是张学良的遗愿。

张学良简历:你对历史上的张学良功与过、对与错的总结是什么?

张学良简历:你对历史上的张学良功与过、对与错的总结是什么?

张学良自1995年就侨居夏威夷,一直到去世,他去世前就已经对身后之事做了安排:过世后不归葬东北家乡,也不葬在台湾,而是就近葬在檀香山。

张学良墓是与夫人赵一荻的双栖墓。墓地座落在美国檀香山附近日本寺院的山腰间,人称“神殿之谷”。 墓地背山面海,位居高坡,四周开阔,山间绿草如茵,墓前溪水潺潺,坟冢前横立着一块黑色花岗岩墓碑。碑石约1米左右高,2米左右长,四围用暗红麻花花岗岩石板镶护,其正面左右两侧用繁体楷书刻着"张学良"、"赵一荻"等字样,两人的中文姓名下还分别镌刻着各自的英文名及生卒年。张学良名下刻的是"1901-2001",赵一荻名下刻的是"1912-2000"。墓台后边石墙上安放着十字架。周围是石砌的矮墙,墙外是青翠的草地和树木,墙内是开满黄花的扶桑。环境朴素、宁静。向远可眺望太平洋无际的波光云影,听鸟儿的啼啭,闻花儿的芳香。张学良墓是这个经历人生漫漫长旅的爱国强者身后难得的安息之地。

神殿之谷

张学良墓地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9月,张学良在“华航”檀岛办事处任职的五弟张学森在北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后,突然心脏病发过世,也埋葬在此处。而“少帅”夫妇的墓园就在张学森墓上方的山坡上。

此外,香港航运巨子包玉刚的墓园也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