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飞曾跟孙喜远讲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孙喜远大概是听进去了赵式孤儿。其实,当时的唐飞不见得就是在安排后手,那时只不过是在告诉孙喜远要懂得隐忍而已。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赵氏孤儿的故事这个中国古代的故事里,程婴为了保住赵家孤儿,牺牲最大,背负的骂名也最多,他出卖了包括公孙杵臼在内的很多人来获取屠岸贾的信任,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牺牲了赵式孤儿!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然后隐忍15年,直到孩子长大,才告之真相并报了大仇赵式孤儿。

唐飞用这个故事告诉孙喜远,做谍报工作不要贪图眼前的成绩,目标和任务最重要,必要的时候,是可以牺牲一切的。

唐飞自投罗网在穆丹乌拉计划即将开始的时候,唐飞发现自己暴露了,但他要是一走了之,数年潜伏会功亏一篑,穆丹乌拉计划也无法顺利实施。

所以他又回到现场,以拿机密文件为名,跟福原开启了正面的较量。

唐飞的被捕,在狱中的孙喜远是不知道的,直到他们在福原的别墅相遇。孙喜远知道自己的冒失闯下了大祸之后,记起了唐飞曾给他讲过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孙喜远的选择孙喜远决定参照赵氏孤儿的故事,要最后保护唐飞。

孙喜远咬断了舌头不再说话,并且配合起福原交代出联络地点,俨然是一个叛徒样子,这可能是孙喜远在博取福原的信任,或者说是在强化福原的认知。

那就是他孙喜远什么都说了,该出卖的都出卖了,已经没必要撒谎了!

这样认知情况下,福原对孙喜远所说的话会产生判断失误。

谁是“程婴”?孙喜远已存必死之心,他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唐飞,但他不是出卖唐飞!

在孙喜远的计划中,唐飞就是那个赵氏孤儿,但孙喜远也不是程婴。

孙喜远供出的两处相关联络地点,一个是三长两短,一个是九九重阳,这两个点从孙喜远被抓就已经废弃不用了,唐飞已经换了老六做联络人。

所以,孙喜远指不指认这两个联络点,都无关紧要,只不过是为了取信福原罢了。

综上所述,唐飞有自己的安排,他还不知道孙喜远的谋划,孙喜远也借鉴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出卖一些过时的情报,最终也是为了保护唐飞。

孙喜远也不是程婴,他想做公孙杵臼!

春秋战国时的义士特别多,为朋友而死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程婴本就是这样品格高尚的义士,又是赵朔的朋友,赵家对程婴也有恩。所以他能够忍辱负重,用毕生去救赵朔的儿子,来报答赵家。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从晋文公时代开始,赵家开始成为晋国大族,赵衰主持国政。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晋襄公时,赵盾接替赵衰主持国政。晋襄公死后,晋灵公即位,赵盾更加独揽晋国的政事。晋灵公长大后,宠信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搞得民不聊生。赵盾是个宽厚慈善之人,多次进谏,反而遭到灵公厌恶。晋灵公和屠岸贾多次派人刺杀赵盾,但赵盾人品好,多次逃脱。之后赵盾就开始出逃。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赵家里有个赵穿的,也是个纨绔子弟,做事不顾后果。赵盾相当于赵家族长,赵盾都逃了,赵家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赵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晋灵公给杀了,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这就是晋成公。赵盾这时还没逃出国境,听说晋灵公被杀了,他又跑回来处理国政。赵穿弑君,都是自己人,赵盾也没处罚赵穿,弑君这个锅就让赵盾给背了。

赵式孤儿:《胜算》上演了赵氏孤儿,唐飞和孙喜远,谁才是程婴?

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爵位。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晋景公也是个昏君,使得屠岸贾咸鱼翻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韩厥跑去通知赵朔逃跑,赵朔不答应,并请求韩厥保住赵氏香火。

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灭绝了赵氏一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怀有身孕,逃到景公宫里避乱,躲过一劫。

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找到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

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就去死。”

没多久,孩子就出生了,果然是个男孩。

屠岸贾听说后去宫里搜查,大人将婴儿藏在裤子里,向天祈祷:“千万别哭啊,哭出声赵氏家族就灭绝了。”婴儿果然没哭。脱险之后,程婴和公孙杵臼开始设计保住婴儿。

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更难。”

公孙杵臼说:“赵氏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两人从别人家弄了个婴儿藏在山里,程婴跑去告密,说如果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下落。将军们很爽快的答应了他,带兵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他又求将军们留孤儿一命,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

程婴一个人偷偷躲在深山抚养婴儿。

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韩厥趁机说是因为他灭了赵氏宗族。

景公问:“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

晋景公将赵氏孤儿赵武接进宫,韩厥派人迫使当年发动兵变的将军们见赵武。将军们迫不得已将锅扔给屠岸贾。之后程婴、赵武带着将军们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赵武成人了,赵家重新崛起了。程婴向所有人告别,然后自杀到地下去报告给赵盾和公孙杵臼。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古代的这些义士,最看重的就是义字。为了自己心中的义,完全不把死当一回事儿,真的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