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义灭亲是指为了维护公理正义大义灭亲,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接受应得的法律制裁的行为。大义灭亲是国家的统治者在面对危害国家秩序以及社会秩序时,对犯罪行为人家属的一种积极检举揭发犯罪行为事实倡导与鼓励。

历史的最著名的大义灭亲的例子是西汉时期的王莽大义灭亲。王获是王莽的儿子,王莽为了树立自己法不容情,公正无私的形象,同时收买人心,其子王获不慎打死了一个奴仆,王莽不将其子送官府审判,而是借此事大做文章,在众人面前大义灭亲,逼迫儿子王获在众人面前自杀身亡。

那么,当家庭中一人犯法,其他亲属到底有没有检举揭发的义务呢?先看我国历史上的法律规定大义灭亲。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伦理思想,也是孔子“亲亲相隐”的伦理观念在法律中的直接体现。到汉宣帝时该原则进一步在法律中细定, 但凡遇谋反、谋大逆等直接危害统治的重大犯罪, 则引儒学另一观点“大义灭亲”为据, 而不再适用“亲亲得相首匿”。从此,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一直沿用下来。

我国的1979年公布《刑事诉讼法》曾规定有大义灭亲的条款,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指证义务,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刑事诉讼法》后来修改为: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近亲属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

为何要废除大义灭亲的条款呢。原因是大义灭亲不符合人性人伦,鼓励了亲人家人相互揭发,破坏恶化了家庭关系,而家庭是社会稳定细胞,为了破案规定家人必须揭发作证,去危害社会更大的秩序,容易形成了社会人人自危局面,得不偿失,同时也不符合世界历史上其他国家刑事诉讼潮流。当然,如果说家人中有人犯罪,其亲属自愿检举揭发,帮助司法机关破案,法律则不禁止。不过我估计这类人现在这么做可能会受到大家的唾弃蔑视!

子不教,父之过。

大义灭亲:如果你的亲人触犯了法律,你会大义灭亲吗?为什么?

这句三字经,在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熟读了,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呢?

接题主的问题,先来看看事情的始末:

近日,扬州市江都区新区派出所就接到了一对老夫妇的报案,“我这个儿子到处骗钱,快把他抓起来!”夫妻俩又气又恨地向民警讲述了儿子行骗的经过,请求民警赶紧把儿子抓起来。夫妻俩之所以要“大义灭亲”,是因为儿子一错再错,从监狱出来后竟然以母亲的名义骗亲友钱,搞得很多家庭不得安宁。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社会上之所以有形形色色的人,是因为有形形色色的家庭,每个新出生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性本善,没有恶念,可是他们成长在不同的家庭,就会变成不同的人。

新闻中的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如今这般模样,难道不是父母的错?与其说是他们大义灭亲,还不如说是自己种的恶果自己尝。

说的这里,我有必要讲一下从小如何教育孩子:

第一,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来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模仿学习是一种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行为,在家里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其它同学。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父母。

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要是父母本身就是那种没有约束力的人,喜欢占小便宜,投机取巧,他肯定会学会这样的行为。

第二:看到不良行为要及时教育制止。很多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做了什么错事,都舍不得打骂,这样就会让一个孩子觉得,我这样做,不会受到惩罚。

一旦有了这种思维,就会有下一次。

有句话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一个深刻教育的意义。

第三:关注并干涉他的交际圈子。学坏容易,学好难。

我们是社会的人,需要依靠社会才能生存,交际的圈子如果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圈子,什么样的人该交,什么样的人远离,一定要及时的提醒自己的孩子,并给她们讲明白道理。

总之,对于题主问的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行为,把他抓去关一辈子也是徒劳。

如何去改变一个人呢?

我想更多的应该是爱,而不是责骂和冷眼相看,爱可以温暖一个冰冷的心,爱可以让误入歧途的孩子走向正轨。

他的父母如此的做法,让这个孩子更加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爱的存在,看似是父母大义灭亲,想要救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害了他,更加把他推向歧途的深渊。

--END--

作者简介:张平,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知名情感自媒体。我有酒,你有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