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6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历经12年后终于得以返回长安。张骞的这次出使把一个名词带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个词叫天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正是在这一天下观的指引下大秦帝国一统华夏——就当时而言秦始皇嬴政足以自豪地以为自己统一的是整个天下——南方的百越俯首称臣;北方的匈奴也被彻底击败;至于西方的情况那时的中国人还知之甚少。张骞这次出使让汉武帝知道了解忧公主与冯嫽:在汉帝国的西面还有辽阔的世界,自己作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必须将这一辽阔世界纳入以自己为核心的天下体系。不仅汉武帝这样想,张骞也是这么向他建议的:他向汉武帝提供了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并力劝汉武帝开拓西域——联合乌孙、大宛、安息等国共同对付匈奴。如果说这还仅仅只是针对匈奴的外交战略,那么接下来张骞的建议就真的是放眼天下了:他建议汉武帝同时开拓西南,打通前往印度的通道,全面打开西方的大门。从长安到费尔干纳,到药杀水,到咸海,到印度,甚至一直远到波斯和罗马“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五年后汉军在霍去病率领下赢得河西之战的胜利,河西走廊被纳入大汉版图,至此前往西域的道路已是一片坦途。也是在这一年楚王府上诞下了一位小公主,尽管是王家的小公主,不过此时她和家人却是处于软禁中的囚徒。这是因为他的祖父正是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中的楚王刘戊,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刘戊的家人就处于软禁状态。
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西域乌孙国的使者向汉武帝表达了希望迎娶汉朝公主的愿望,汉武帝并不打算让自己的女儿远嫁异国他乡,于是楚王刘戊的孙女——这个名义上的公主,实际上被软禁的囚徒担负起和亲异域的重任踏上了征途,此时她还无法预料她的名字将被永远载入史册,她的名字叫做刘解忧解忧公主与冯嫽。事实上在解忧公主远嫁乌孙之前汉朝已有一位名叫刘细君的公主嫁给了乌孙,遗憾的是这位公主未能完成联合乌孙的重任,反而在终日的郁郁之中英年早逝,只给后世留下一首《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如今有一位汉公主远嫁至此,她会不会重蹈细君公主的覆辙呢?然而解忧公主不是细君公主,尽管和亲之旅的艰辛如出一辙,但解忧公主却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解忧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乌孙王军须靡解忧公主与冯嫽,被封为右夫人。然而与此同时军须靡还立了一位左夫人(乌孙习俗以左为尊),而这位左夫人恰恰来自汉朝的敌国匈奴。很显然乌孙王是打算在汉和匈奴之间脚踩两只船。由于解忧公主多年没有怀孕,因此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开心。正当解忧公主在和匈奴公主的后宫之战中落于下风时汉匈之间的正面战场也发生了不利于汉朝的动向。就在此时乌孙王军须靡死了,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此时的解忧公主始终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和宫廷王位争夺战的险象环生的逆境中,忍辱负重的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致力于乌孙国的兴国之路,一点一滴的苦心经营,站稳脚跟。解忧到乌孙国后就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她经常不辞辛劳的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国中发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线,与各族牧民并肩战斗抗洪救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发展农业的活动;她还积极支持贤臣的建议,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归靡以后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的自然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那真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乌孙和四邻国家的和睦关系胜过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翘起大拇指赞颂她: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太阳升到正午一样。
公元前74年当初让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的汉武帝早已不在,继承其皇位的汉昭帝年轻多病,汉朝的国力已不能和汉武帝时期同日而语,匈奴又开始张狂起来。多年来积压在匈奴贵族心里的怨愤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时机,匈奴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一带)、车延(今新疆沙湾县一带)等大片乌孙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方能罢兵。当时前方的战事已经十分吃紧,面临亡国的威胁,王廷内部的亲匈奴派也大肆活动,煽风点火,蛊惑人心,主张满足匈奴单于的要求,赶快把解忧公主交出去,否则乌孙的命运如同危巢之卵,时刻都有倾亡覆灭的危险。王廷内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乌孙王一时也左右为难。谁能力挽狂澜呢?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了翁归靡,首先由解忧公主上书,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向汉朝请求支援。从汉昭帝病危到驾崩,救援乌孙的奏议拖了又拖,出兵之事干打雷不下雨,汉朝的大臣们为立谁为国君还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还顾得上解救远在西域的乌孙国的危难呢?在这内忧外患的三四年中,解忧公主费尽心力,团结乌孙贵族,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给战马加料催膘,扩军备战,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从而稳定了民心。就是在最危难的岁月里,解忧公主也是天塌地裂心不惊,胸怀全局志更坚。汉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又和乌孙王翁归靡联名上书汉廷,力陈乌汉联手,两面夹击匈奴的却敌之策,乌孙国和汉朝的和亲联盟理应得到有力验证。乌孙王还保证出动乌孙国最精锐的五万骑兵参加东西合击。可是这封上书也很久都没有得到汉廷的答复,一时间乌孙内部投降派意见甚嚣尘上。直到汉宣帝即位两年后才在百事待兴、日理万机之下毅然决定出兵支援乌孙,于是汉朝的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又派出解忧公主的故友常惠校尉为特使监军,到乌孙指导、监督出战,联合反击匈奴。这一场著名的战事中,乌孙国的精兵更是骁勇无比,乌孙王翁归靡亲自披挂出征打头阵,常惠将军手持汉朝符节随军而行,出谋划策;乌孙的兵马千里奔袭,在汉朝大军远未到来之前,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的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带);此战匈奴军败的很惨。不但无数匈奴名王被生擒,连壶衍鞮单于的叔叔、嫂嫂、女儿等亲眷都成了乌孙兵的俘虏,共计三万九千的匈奴将士当了俘虏,乌孙国缴获的战利品大小畜产七十多万头。
至此解忧公主成功完成了她和亲乌孙,断匈奴臂膀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做冯嫽。尽管只是丫鬟出身,然而冯嫽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解忧虽名为公主,但前半生遭软禁,后半生形同放逐,是在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没有寻常公主的架子。命运坎坷的解忧公主和出身卑微的冯嫽成了一对好姐妹,而冯嫽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解忧公主的知遇之恩。乌孙王翁归靡死后汉宣帝本想支持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继位,然而当年乌孙老王军须靡留有遗嘱: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或许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或许是因为元贵靡还显年轻,不够有力,总之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解忧公主按照乌孙习俗又改嫁给了狂王泥靡,可大家不要忘了泥靡可是解忧公主的情敌匈奴公主的儿子,很快乌孙上下就知道了国王和王后夫妻不和的消息。泥靡不愧是狂王——他疯狂的倒行逆施之举很快使自己众叛亲离,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但却和他水火不容。于是解忧公主利用二人的矛盾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 以求和解。这本来是走个形式,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居然大模大样的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解忧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果然过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趁着这个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语中的。汉宣帝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的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一时间西域各国皆尊称冯嫽为冯夫人。
十年后解忧公主已然故去,此时继任的乌孙王是解忧公主的孙子星靡,可由于他生性懦弱,继位后因治国无方,致使乌孙局势再起动荡。此时早已回到长安养老的冯嫽上书汉元帝请求再为汉使,出使乌孙镇抚星靡。汉元帝准奏并选派一百名士兵的队伍护送冯嫽第三次出使乌孙。冯嫽以她的威望与才干,游说乌孙各方消释嫌隙,精诚团结,帮助星靡治国安民,乌孙得以国泰民安,汉朝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也因此得以继续。汉王朝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辉煌无比的时代——那是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张骞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凿空西域,卫青、霍去病金戈铁马北伐匈奴,苏武秉持汉节坚守信念,陈汤发生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如果我们今天来一次丝绸之路自驾游依然能感悟到他们两千多年前遗留的足迹是那样清晰——他们的丰功伟业并不一定非得从历史典籍中找寻,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葡萄、新疆大枣、香菜、大蒜、石榴等等都是得益于他们才传播到中原。汉王朝的辉煌不只属于那个年代的男性,解忧公主和冯嫽就是那个年代杰出的巾帼女杰,其功业丝毫不亚于须眉男儿。如果说解忧公主毕竟是和亲公主而不是正式的使节,那么冯嫽作为持汉朝节仗出使西域的使节毫无疑问代表的是汉朝官方,完全无愧于中国第一个女外交家之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