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巩县的地形、地势被宋代的“堪舆”学家尊崇为“牛眠吉地”花山宋墓。
“堪舆”学在古代是专为皇家之术,民间是不能流传的花山宋墓。尤其是皇陵的选址、建造都由朝廷的“司天监”负责,当然,太祖皇帝钟意于此,也有很大关系。
“堪舆”学就是我们说的“风水”学花山宋墓。它分为“巒头”和“理气”两种。
巒头为有形之山势,而理气则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吉凶与否。
简单解释:“山管人丁水管财”。
就是依山傍水。而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它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令人痛心的是它屡屡败于相当落后的异族政权。
巜清明上河图》中汴河的繁华,还有临安冬雪梅花的香气,还能听到精巧宋词那一叹三叠的华丽咏叹!
昔日的繁华,早己成为深埋地下的废墟;妖娆的金莲,也成过眼云烟。
唯有感慨,多少荣华归尘土,付与时光流年中。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巩县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站在和四川青城山一样高度的嵩山极峻峰北望,但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犹如一条长长的玉带环绕大地。邙山横亘,东眺虎牢关,西瞰黑石关与洛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洛河是传奇的文化河。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即由此获得。
由于嵩山以北属阴,黄河以南亦属阴,所以按照晋代郭璞和宋代朱熹的风水理论,巩县就是一处理想的皇家“阴宅”。
历史上在这里葬有七个皇帝和太祖的父亲,称为“七帝八陵”。顺便说一下,现在的历史热门人物宋仁宗也葬在这里,河南地区被金朝控制后,奉先(现在巩义)的帝王陵除了颇有威望的仁宗皇陵少有侵犯而外,所有的帝陵全部洗劫一空。
除了皇帝外,看中河南风光的还有伟大的诗人苏轼及后人,离巩义大约有二三百里的郟县之“小峨眉山”“三苏坟”也葬在嵩山之南。原因就是苏轼贬授汝州团练副使时,曾经赞叹此地风光美似家乡峨嵋山。
结束语
奉先(巩义)的宋代皇陵历经战乱,已经十室九空,看着图片上颓废的石兽,心灵似乎与伟大的宋朝交流:“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别了,可爱的宋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
蒙古人消灭南宋以后,为了防止老百姓怀恋大宋,对绍兴的南宋帝陵进行破坏。
忽必烈派出一个叫做杨琏真迦的西域和尚,负责破坏宋陵。
杨琏真迦是个妖僧,迷信邪术。
他派人摧毁了南宋六个皇陵,将陪葬品盗掘一空。
《南村辍耕录》和《癸辛杂识》都记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琏真迦与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区,陵使罗铣竭力相争,不让开陵,允泽拔刀相逼,罗铣无奈大哭而去。这伙歹徒有恃无恐,先盗挖宁宗、理宗、杨后等陵。
当时宋理宗刚刚去世10多年,尸体泡在水银中大体完好。
杨琏真迦发现,宋理宗的头骨比普通人要大得多。根据西域邪术,这种人的头骨如果做成酒杯,会让使用者有很好的运气。
于是,杨琏真迦将宋理宗的脑袋砍下,取走了头盖骨,镶嵌上金银和珠宝做成了酒碗。
其对于游牧民族并不稀奇。匈奴的冒顿单于,就曾将仇敌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酒碗。
杨琏真迦并没有将这事汇报给忽必烈,而是希望这个人骨酒碗给自己带来好运。
事实证明,带来的是厄运。
6年后,忽必烈发现杨琏真迦涉嫌私吞盗挖的宋陵宝物,将其抓捕斩首。
在抄家时,忽必烈发现了宋理宗的人骨酒碗。
忽必烈一度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最终转送给帝师八思巴。
根据藏传佛教来说,人骨法器可能会存在特殊的法力。
直到元朝灭亡,此碗都掌握在喇嘛僧人手上。
元朝被朱元璋打败,蒙古人逃到大漠,这个人骨酒碗也就被朱元璋缴获。
据说朱元璋很感慨。堂堂大宋皇帝的天灵盖,竟然被做成酒碗近百年。朱元璋说:(忽必烈)怎能纵容部下奸人做这种残酷的事情?
洪武元年四月,朱元璋下诏将宋理宗头骨归葬永穆故陵,并敕建享殿和顶骨碑亭以及围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