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踏进智利的国土,铜的概念就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尤其在其首都圣地亚哥,各种名人的铜像不下数百个,用铜铸就的雕塑品随处可见,有跃马横刀的勇士智利铜矿、仰天长啸的雄狮、搏击风浪的船队、沉思求索的学者等。那装有沉甸甸、金灿灿的铜大门和铜窗户的国家银行显得固若金汤,而铜制的花盆、烛台和烟缸、首饰和铜质画等,则反映了铜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们常把智利称誉为“铜矿之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智利拥有世界上较多的铜矿之最,如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楚基卡马塔、最大的地下铜矿特尼恩特和地势最高的安第纳铜矿,此外,还有大、中、小铜矿数百个,真是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另一方面,智利的铜矿资源异常丰富,探明储量(按金属含量计算)达1。
  4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5。 44亿吨)的27%。自1976年以来,智利的铜年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智利所产的铜远销美国、欧洲、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铜出口国。为什么智利蕴藏着如此丰富的铜矿资源呢?这与其东部安第斯山的造山运动有直接关系。
  距今2。5亿年时,不断西移的南美洲板块西缘因受到向东俯冲的太平洋板块挤压顶托作用,促使安第斯山逐步隆起,并有剧烈的火山活动和花岗岩岩浆侵入活动。距今0。 7亿年时,年轻的安第斯山区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十分频繁,特别是以延伸较远而宽度较小的板状岩林——岩墙形式侵入到上层的岩浆体,对安第斯山大多数矿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在赤道至南纬35°之间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安第斯山多种有色金属富集区,其中最突出的是铜矿,矿区从秘鲁南部延伸到智利中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带。
  智利领土辖其大部分,自然成为“铜矿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