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珍:“今生今世梁启超的妻子,我之心唯有先生……”
梁启超:“不行,我家中已经有妻子了梁启超的妻子。”
这寥寥数语的对答梁启超的妻子,被人们传为佳话。梁启超的才华,远在康有为之上,是维新派中最具真才实学的人,也是少数能到言行如一的人。当时,康梁等人流亡海外,又积极发动保皇运动,曾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梁启超在檀香山演讲时,因语言不通,而由何惠珍做现场翻译。梁启超的才华,可以说的博冠古今,颇具大师风范,而且口才气质俱佳,自然引得何惠珍倾慕。而何惠珍更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故而直接表态,称这一辈子心里只有梁启超一人。
面对何惠珍的告白,梁启超显得很镇定,他淡然而坚决地告诉何惠珍,自己家中已有妻室,不能再娶她。不过,尽管如此,何惠珍依旧没有善罢甘休。
要说梁启超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何惠珍是知识女性,进步青年,而且出身名门。自古以来,文人面对红颜,心中都难免会激荡些许涟漪。
后来,何惠珍再次积极主动地向梁启超表白,甚至提出甘愿做小,服侍梁启超。这样的痴情,梁启超岂能会无动于衷呢?
此后,梁启超还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李惠仙,既是“坦白从宽”,也算“试探口风”。不过,梁启超原配夫人更为深明大义,对梁启超直言:
“我远在日本,不能照顾,先生身边若有个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顾,岂不更好?”夫人李惠仙的回答,反而令梁启超不知所措,沉思良久,还是决定拒绝何惠珍。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当初与谭嗣同一起提倡一夫一妻,如今决不能因一己私欲而失言。
要说梁启超的人品,着实高于康有为。事实上,曾经的康有为,也曾公然提倡一夫一妻,可是他的做法,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而梁启超面对红颜知己时,依旧能恪守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承诺,真的十分难得!
但即便如此,何惠珍依旧没有死心。后来梁启超原配去世,何惠珍再次上门,表示愿意嫁与梁启超。不过,梁启超还是找理由拒绝了何惠珍,使得这位痴情女子落泪而回。
熟悉历史的朋友,尤其是清末这段历史。对于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应该是颇为熟悉的。他们二人都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一。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戊戌六君子为变法献身,而他二人“侥幸”逃脱,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直至大清灭亡。两人虽然变法失败,并且流亡四海,但是两个人晚年的生活却有着天壤之别。
康有为晚年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讽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以“南海康圣人”自称,但是他和圣人根本沾不上边,在变法时期,他曾倡导“一夫一妻制”,可自己却取了5个老婆,甚至在自己62岁的时候与19岁的妙龄女子有染。凭借着早年积累下的财产(大概是大着变法的旗号募捐所剩的)四处购置房产,享受天伦。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任然活跃在政坛当中,如参与过袁世凯组建的内阁,以及在袁世凯担任总统时又密谋反袁。在他45岁的时候又远赴欧洲学习,力图回国建设国家。56岁时因病逝世。
梁启超与康有为除了有着共同主导变法的“战友关系”之外,还有着另外一层关系:师生关系。
虽然是师生关系,但是两个的理念一直存在着分歧。而正是这种分歧可以看出两人的晚年!
康有为一直以来都是保皇派,属于比较保守的改良派,传统忠君思想可谓是在他身上已经根深蒂固了。在戊戌变法时他就倡导立宪保皇,反对革命共和、对封建统治还保留着幻想。而梁启超的思想是比较激进的,从开始主张共和,废除封建帝制,再后来又主张弘扬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在想如何救国。
康有为在溥仪被废赶出宫后,深知保皇无望,他的政治梦想也由此破碎,也就无心再谈政治,在晚年便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梁启超不同,他除了反抗帝制之外,还认识到中国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封建制度,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奔波与政坛,思考着如何建设这个国家和民族,却没有考虑过自己晚年的生活该是如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