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隋唐演义》所赐宣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名气可谓是家喻户晓。可是或许只有熟悉历史的人才知道,李世民登基不正,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篡位。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宣武门之变,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中宣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亲手杀死自己同父同母的兄长李建成(“世民射建成,杀之”)。齐王李元吉逃过李世民的射杀,之后被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射死(“元吉步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之后,李世民遣尉迟敬德将皇帝李渊囚于湖中,并控制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宰相。至此,李世民已经顺利夺取了李唐王朝的实际控制权,可谓“挟天子、宰相令天下”。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宣武门之变:怎么看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为了瓦解李建成、李元吉的私人武装,将兄弟二人的首级割下。同日,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

李世民的狠辣,即使在封建王朝也不遑多让。

为什么没杀李渊1、杀兄弟、侄儿是为了斩草除根,必须杀

其实,李世民要的是放眼天下的权利,不是喜欢做一个弑父、灭绝人伦的畜生。杀李建成、李元吉是为了太子之位,没有办法。杀光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也是为了无后顾之忧,彻底打消李渊的其它念头,也是为了斩草除根。

2、杀李渊完全没必要

李世民要大权而非皇位,只要大权在手,为什么非要背一个弑父的罪名呢?

既然李建成、李元吉已死,太子之位已然没有悬念;李渊已经形同软禁,调不动一兵一卒,再无翻身的机会;政事堂宰相也已经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京城戍卫也已经掌握在自己心腹手中,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去但一个弑父的罪名呢?

3、李渊活着,对李世民更有利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已经完全被架空。对李世民而言,此时大权在握,当皇上还是当太子完全没差。与其担一个“弑父”的罪名,何不等到李渊亲自把皇位传给自己,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

事实也确实如此,“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立即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真是个明白人啊)。两个月之后(武德九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唐朝开始贞观时代。

李世民是明君李世民诛兄杀弟,逼父亲退位,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还被认为是明君、是雄主呢?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开启了“贞观之治”,极大的拓展了唐王朝的版图,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又一个难得的盛世,并且唐朝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种种功绩,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能与之媲美的也不过寥寥几位而已。

(试想,如果李世民没有开创“贞观之治”,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只怕比隋炀帝杨广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