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很难说谁比谁厉害燕国名将,因为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时代变局不一样。一个名将成名与他的机遇有很大关系,你能拿现在的将军和开国将军相比较吗?时势造就英雄,只有经过实战才能体验一个人的军事素质和军事能力。我们先看看两人生平战绩再作比较。

燕国名将:燕国名将乐毅和赵国名将廉颇有何相似,谁更厉害?

乐毅,魏国名将乐羊后人,乐羊因亡中山国有功,封在宁寿,世居于此燕国名将。后赵灭复国后的中山国,乐毅成了赵人。乐毅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兵法,本想在赵有所作为不料赵国却发生政变,赵武灵王被围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就离开赵国到魏国,在魏国也没得到重用,但被燕国国君燕昭王赏识,抱着知遇之恩,决心为燕国强

燕国名将:燕国名将乐毅和赵国名将廉颇有何相似,谁更厉害?

燕国名将:燕国名将乐毅和赵国名将廉颇有何相似,谁更厉害?

大干一番事业。此时燕国刚刚因子之执政而大乱,而齐国乘机出兵战败燕国,本来是弱小之国,又经这么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而燕照王又是要强的君主,广攒天下英才,想一心打败齐国报仇,乐毅此时到燕国正是时候。齐国在此时非常强盛,齐湣王又是霸道的主儿,南边踢了楚国,西边又打了魏国赵国,然后又联合韩赵魏攻打秦国。那小样,张扬的不要不要的,而此时燕国要打齐国等于找揍。但乐毅说服了燕昭王,联合赵、楚、韩、魏。这几个国家被齐揍的鼻青脸肿正郁闷着呢,此时有人出头,一拍即合,达成共识一一个打不过群殴。于是乐毅任总司令,组成燕、赵、韩、魏、楚的联合国军于济水一带大战齐军。齐国虽强大,但也经不住双拳难敌四手呀,一下子败下阵来,打不过怎么办燕国名将?跑呀!只跑到都城临淄老窝,乐毅单独率军追到临淄,齐湣王一看不行,就又跑到莒邑。这时的齐湣王成了名苻其实的“齐跑跑"。跑到莒邑不跑了,不是跑不动,是没地方再跑了,莒邑城墙坚固,沒有比此城再好的了,只好固城坚守。乐毅率军到城下问投不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就打死你。打死也不投降。那就不打了,不打归不打,但不能白打,东西得带回去。于是把齐国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只要能带的都带上。齐国的祖宗牌位沒带,带回去既没用也没地方放。我燕国穷呀,所以什么都是好的,不挑食。回到燕国后:燕昭王亲自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大犒三军,燕昭王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但人家也沒小气,直接把昌国封给乐毅,封乐毅为昌国君。这老板当的!啧!喷!

燕国名将:燕国名将乐毅和赵国名将廉颇有何相似,谁更厉害?

乐毅在齐国近五年的征战中,攻克七十余城,全部划归燕国,让燕国成为强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原齐民取用怀柔归心政策,并减免赋税,取消苛政,善待名流学者,使齐人逐渐归心燕国,做到了齐民燕化。

虽然燕昭王是个明君,为燕国打下大好局面,只可惜生了个败家子。公元前279年,燕昭王离世,太子乐资接位,即史上的燕惠王。这仁兄本来就对乐毅寂莫忌妒恨,那边齐国也没闲着,见机会来了,马上派田单使用反间计,说乐毅不乘势攻打莒邑是有个人野心和目的的,后果是严重的云云。这小子也太好忽悠了,立马就派骑劫换了乐毅做司令。乐毅心想,完了,回不去了,便直接向西投奔了赵国,因赵国国君与乐毅有交情,又得了个人才,便把观津封给乐毅,封为望诸君。

燕惠王用骑劫换下乐毅后,小幸福感满满的,可常言道:"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骑劫被人家田单略施小计在即墨打的大败。齐军乘势收复失地,把齐王迎回临淄。唉,一切回到解放前!此时哭爹爹不应,叫娘娘不管,才又想起乐毅,但不是想请乐毅回去,而是怕乐毅打回去。于是写了封哭哭啼啼的信,说自己听信小人谗言,但将军也不应投往他国,看在先王的面子上不要再攻打齐国,让先王寒心等。乐毅看了此信后心想,话都说到这份上,不表态也不说不过去呀,于是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著名的巜报燕惠王书》。大概意思是你的做法是错误的,想法是不对的,态度不够端正的,并引用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表明自己既不愿做愚忠,也不愿做冤死鬼。对先王是绝对忠诚是与先王的交情。与你交情浅是完全因你而起。既尿不到一壶就各过各的。秦惠王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拉拢弥补自己的过错,又封了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也为赵、燕之间的友好作了贡献,被两国任用为客卿,后死于赵国。

现在 我们再说说廉颇。

廉颇:贏姓,廉氏,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一带)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一生,从公元前283率兵讨伐齐国,夺取阳晋,封为上卿起,征战无数。因其果敢猛断,很少有败绩,闻名于诸侯。又因他知错就改,有名的“负荆请罪“更成为历史美谈。从作战轨迹来看,攻齐,伐魏几次击破秦军,与秦军长平固守相持三年。到后来痛打趁火打劫的燕国,杀燕将栗腹,俘卿秦,乐闲再围燕都,廹使燕国割让五城无不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只可惜赵孝成王去世后赵襄王听信谗言,解除了他兵权,虽后来投奔魏国但并未被重用最后郁闷而死,但其一生传奇为后人景仰,并留下千古佳话。

乐毅廉颇两个人作比较:一、从联合抗齐看,乐毅为联军统帅,乐毅独领风骚。二、乐毅后期为燕、赵两国同任相国,史上少有,又高廉颇一筹。

三 、从后来同样的人对两人评价看, 乐毅又稍占上风。

免责声明,此文图片来自网络,资料来自史料,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