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董永七仙女。人们在津津乐道传说的同时,对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董永?以及董永究竟是哪里人?更喜欢刨根问底。
尽管是传说故事,但在古代史书古籍里还真有所记载董永七仙女。
《汉书·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的侍卫公元前66年,在平息霍光之子霍禹谋反事件中有功,被朝廷封为“高昌侯”,赐千户。后其子董宏董永七仙女、孙董武、曾孙董永世袭继承爵位。属“千乘人”的官宦富豪。因董宏“佞邪”而剥免了封位,星转斗移,到董永这辈已一贫如洗,成了“穷小子”。
晋朝干宝著的《搜神记》中,“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意思是:董永早年死了父亲,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车跟着帮父亲料理农事。后来父亲死了,没钱埋葬,只好卖身为奴,换些钱粮,为父亲操持丧事。
在《搜神记》里,董永是个汉代农民,而且还是个“穷小子”,属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下中农”。
不管是由“千乘人”变为穷小子,还是压根儿就是个穷小子。董永,在历史上都是真实的。
董永能被后人传颂,除了找了个“七仙女”当老婆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董永是孝子。他卖身葬父的行为,符合古代传统道德思想,值得人们赞誉和推崇。就是放到现今社会,那也应该是值得褒奖的“道德模范”。
至于“卖身葬父”,这也是有根据的。“卖身葬父”的最早版本是汉代刘向的《孝子传》。而且记述得十分详细: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无钱还君,以身作奴······。因刘向的《孝子传》佚失,后晋干宝的《搜神记》,宋《太平御览》等都有相应转引。
下面我再着重说说史书古籍对“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记载。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在董永“卖身葬父”之后。最早提及“董永遇仙”的是曹植在悼念父亲曹操的《灵芝篇》。其中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最早对“董永遇仙”作开放式生动描述的,还是《搜神记》。原文为:“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大概意思是,董永卖身葬父后,在去债主家打工还债的路上,遇到一个漂亮姑娘,姑娘主动提出要做他老婆。董永推脱不过,遂答应姑娘,结为夫妻。
更为生动的是,姑娘随董永到了债主家,跟董永一起打工还债。打工还债中,男耕女织。七仙女成了“日织千丈”的“天之织女”。
织女,在古代文献里究竟是什么人?司马迁的《史记· 天官书》中说“织女,天之孙也。这让人们又联想到另外一个神话故事——《牛郎织女》。这牛郎的媳妇也是织女啊。
在早期传说中,董永和牛郎的妻子都是”织女“。那天帝的孙女,怎么可能既是董永的老婆,又是牛郎的妻子呢?怎不”1女嫁2夫“了?这可有悖伦理啊! 于是,在隋唐时期,”人仙之恋“符合道德伦理,人们借天上有三颗织女星,把一织女,换说成”三织女“。为了让”三织女“深入人心,古人还借用了《史记·殷本纪》中”三人行浴“的传说,演绎出”三织女浴于池“的故事。这样一来,董永跟牛郎就成”连襟“了。你说有趣不?
最后,我再说说董永究竟是哪里人?
隋唐之前,历史上的”千乘人“董永是山东人;到了唐代,因《董永变文》里面有”孝感先贤说董永“,董永成了湖北孝感人;宋代以后,董永又成了“江苏人”、“安徽人”、“河南人”、”河北人“、“山西人”等等。其中,董永是“江苏人”更有说服力。因为“家住丹阳,姓董名永”嘛!可江苏有三个丹阳。一是镇江丹阳;二是南京旁边的安徽当涂小丹阳;三是东台的丹阳。更有说服力的当然是镇江丹阳。因为明嘉靖唱本《织锦记》里明明写着:“董永,字延年。润州丹阳县董槐村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丹阳人,我更相信,董永是我们镇江丹阳人。
丹阳南门的董永和七仙女雕塑
(吴志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干宝编写《搜神记》中,这个故事被取名为《天女助人》,内容也更加详细。其情节大体如下: 董永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去世后,他没钱办丧事,便向人借了一万钱。董永对债主说:"日后无钱还债,甘做您的奴仆!"董永在家守完三年丧,就去债主那里做奴仆。路上董永遇到一位女子,对他说:"我愿意作你的妻子,不嫌弃你贫贱。"
于是董永带她到债主家。 债主对董永说:"那一万钱就送给你吧!"董永回答说:"蒙您的恩德,先父得以安葬。我虽是贫贱之人,但一定要尽心尽力,来予以报答。"债主问:"与你一齐来的女子是谁?"董永答:"是我妻子。"债主又问:"你妻子能干什么?"董永答:"她会织布。"债主说:"你一定要报答我的话,就让你妻子为我织一百匹缣(一种优质丝织品)。"只用了短短十天,一百匹缣就织完了,令债主非常吃惊。
夫妻二人回家路上,走到第一次相见的地方,那位女子向董永辞别说:"我是天上的七仙女,看到你如此孝敬父母,天帝命我下凡来帮你偿还债务。你已还了债,我便不适宜久住人间。"说完便凌空飞走了。董永泪流满面,感激不已。以上两篇故事相同之处是两个男人都是凡夫俗子,而且都是穷人,全都娶了一个天上的仙女。结局都是碍于天庭的规则,不能与凡人通婚,以悲剧收场。反应出古代封建社会穷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碍于封建社会的制度,一切都是想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