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郑袖结局。
(1)电视剧中魏美人的结局与史料记载略有出入。历史上魏美人这一人物是真实的。魏美人性格单纯郑袖结局,不善于谋权宫斗;最终确实被南后郑袖陷害,也被楚怀王割去鼻子,但没有自杀,而是郁郁寡欢,无疾而终。
(2)相关剧情:魏美人深受楚怀王宠爱,这引起郑袖嫉妒郑袖结局。某日,郑袖素衣拜见魏美人,取得魏美人信任后,告诉魏美人,她的鼻子是歪的。魏美人感到十分焦虑。郑袖叮嘱美人,和大王共处时一定要用器物掩住鼻子。
(3) 晚上楚怀王来到魏美人宫中,魏美人依照郑袖授意,用羽毛扇遮住了口鼻。适逢魏美人生日,郑袖假意操办,并向楚怀王告发魏美人嫌弃他身上的异味。楚怀王一怒之下命人割去了魏美人的鼻子。
(4)失去美貌又生无可恋的她,最后选择在冷宫自杀。
郑袖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熊槐的宠姬,开始还天天腻在一起,后来魏国为了讨好楚国,送来了一个美女,容貌压倒了郑袖,喜新厌旧的楚怀王从此专宠专爱魏美人,不再理会郑袖,郑袖因此而失宠。
这立即引起了郑袖的嫉妒,于是她便想了一个毒计,来陷害魏美人,有天郑袖告诉魏美人楚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美人见到楚王都要掩著鼻子。后楚王问于郑袖道:“美人见寡人辄掩鼻,何也?”郑袖答道:“嫌大王体臭,故恶闻之。”楚王大怒,命割除魏美人之鼻,袖遂专宠。
郑袖耳濡目染了战国政客们的翻云覆雨、勾心斗角,所以自己也变得心狠手辣、十分歹毒。她善于表演,既隐藏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又取得了敌对者的信任,解除了敌对者的戒备,此后她就施展计谋,让各个人物按照她的安排行动,最终使自己导演的节目成功落幕。
郑袖是中国信史早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女。她的存在对各自国家的命运与安定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郑袖为了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同样用阴险毒辣的手段残害了魏美人。而郑袖自己并不直到自己这样叫“私心膨胀”,更不知道这样会对自己的国家和自己丈夫的基业产生影响。
但战国时期人才辈出,一些杰出的谋略家,纵横家心里却很清楚,比如靳尚和张仪。他们正是洞察到郑袖的自私,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弱点,让楚王错过了一次除掉张仪的机会,导致张仪最终辅佐秦国完成大业。
不仅让楚王背上了“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千古黑锅,还让自己的国家最终接受了灭亡的命运。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张仪大才
张仪是战国时期名满天下的纵横家,其思辩能力非常人能比,即便如秦惠文王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张仪面前也只有乖乖听讲的份,更别提楚怀王那样的庸主了。当时的天下,能与张仪正面抗衡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苏秦。
作为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大才,张仪出身贫寒,正是凭借着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常识、出色的口才,在大争之世的战国站稳了脚跟。也就是说,张仪是有真才实学的,非一般的官二代、富二代可比。
张仪的立身之本就是耍嘴皮子,在其没有发达之前,曾被楚国人怀疑偷东西,被人打的遍体鳞伤,回到家后,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舌头在就够了”。
二、楚王迂腐
楚怀王其人算不上愚蠢,但其识人、用人能力一般,虽然在位期间也破格提拔了一些人才,但总得来说,贤才少,小人多,他的分辨能力极差,分不清是非好坏。
楚怀王过于天真,战国时期,早就礼崩乐坏,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作为一国之君,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轻易相信张仪,认为秦国真会割地600里,实在太天真。楚怀王过于优柔寡断,张仪二次入楚后,本来已经被抓了起来,但是禁不住郑袖枕边风一吹,立刻又改变主意,放了张仪,而且还优厚款待了张仪。三、楚国腐败
楚国朝廷腐败,楚怀王身边的小人太多,归根到底还是楚怀王的问题。
靳尚、郑袖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又偏偏得到楚怀王的宠信,楚怀王不被骗反倒不正常。
如果楚怀王身边没有靳尚、郑袖等小人,张仪的计谋也不会轻易得逞。
四、秦军强大
张仪再出色的口才,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秦国作为保障,也很难奏效。张仪能够一而二、再而三的欺骗楚怀王,所凭借的除了学识、口才,还有强大的秦军。有强大秦军作为后援,张仪才能从容进出楚国,如入无人之境。
想一想张仪早年在楚国被人怀疑偷东西,百口莫辩,被人打的遍体鳞伤就更清楚了,实力对于话语权的重要性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