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落款处演员朱墨,钤印章是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中国书法演员朱墨,应该是特色相当鲜明的国粹,是汉文化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在发挥书法家个性特点的同时,有一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已经形成规矩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文人书法家,通过反复尝试比较得出的,它们体现了书法艺术美的黄金分割点,使中国书法中黑、白、红的组合更加完美。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宣纸是载体,墨迹字是主体,书法过程主要是以笔墨留痕,在宣纸上写出字来,如何写演员朱墨?肯定是笔法、书法与章法的事情。而红色的印章似乎是书法作品的点缀,但确实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试想,如果去掉印章,只在宣纸上写一些毛笔字,那肯定没人要,因为他是不完整的书法作品,也不好看!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所以,写完书法后,都有钤印章的步骤,印章从字迹颜色分为朱印,也叫阳文印,还有一种为白印,也叫阴文印,从印框形状以及内容分为闲章与名章,从钤印章的位置分为引首印、落款印、以及补空。

引首印一般是阳文闲章,章框形状随性自然,不拘一格,一般不用阴文印为引首印,位置在开头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如果题上款,引首印可以不钤。

落款印一般钤两个,可以是一姓一名,也可以是一闲章一姓名,也可以一号一姓名。但必须印章边框规则,一般是正方形,大小要与作品字迹大小相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上阴下阳,也就是上白下朱,这样就显得平稳,不头重脚轻。两印章间距以两到三个印章大小为宜,太远太近都不好看!

补空印一般不用,只有书写过程出现不太协调的空白时,可以利用它来补缺,达到平衡的目的。

至于历史名帖,上面的印有多出了收藏印,而且一般出于皇室贵胄,名人大家,那是现代书法作品不可祈求的待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侠小说评论界一向有"金古梁温"四大家之说,此四人为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恰恰也正是这四人造成了武侠小说的彻底没落。一、"金古梁温"等人已尝试尽了武侠小说的所有套路,再写已无新意,简单重复是小说类型的坟墓。"金古梁温"四大家的说法未必大家都赞同,也有"金古梁黄"一说,这里的"黄"是指黄易。我认为,"金古梁"三大家就好了,其他人都无法与这三人匹配,不在同一系列,没必要拼凑。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对于"金古梁温",我对他们小说风格的评论是"侠之大者金庸、儒雅守旧梁羽生、偏锋怪异古龙、画龙不成温瑞安”。关于此,有必要另作详细论述。如果这评价成立,就作为他们的江湖名号吧,古粉温粉们请自便,欢迎讨论,但请客观地摆事实讲道理。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1963年,完成了对金庸简单模仿之后,古龙终于意识到要"求新求变",这一新一变,造就了"风格怪异、主角个个似有童年阴影"的古龙,也抄了武侠小说的后路。1972年金庸之所以封笔,是老先生意识到《鹿鼎记》"无侠"之后已无法突破自己,无论是人物设定、情节主线还是武侠小说特有的套路,都尽了,再写就是重复自己,是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可惜,梁羽生不是这么想,两三部代表作之外,生生将自己作品变成了比老干体还好一点的旧体诗展览馆与网红旅游地图,要命的是重重复复、反来复去就那点事,很早就江郎才尽,表面上构建了几个武学世家的传承世系,实际上已是"自毁毁他",没看下去的必要。古龙则在新、变当中又只好一边喝花酒一边拼命重复自己或有人代笔,直到《圆月弯刀》《三少爷的剑》的阴气更重。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温瑞安则认为古龙好学,且都是写诗歌出身,但也想求新求变,这一变不要紧,烂尾工程与各种随意张口就来下笔就写,似乎与武侠小说有着天生的不可调和茅盾,大有不将武侠小说未来所有的路堵死誓不罢休的架势与气魄。所以,我说他是"画龙不成",没说他是画虎不成,并无不敬。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好了,1985年之后,古龙长眠,金、梁早就离开江湖,只是江湖还流传着他们的传说,如此而已。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二、金古梁三大家及温瑞安之外,其他武侠小说作家的不争气,使武侠小说史上出现了金庸独木难支的凄清局面。金庸于2018年去世前说了一句属于他的名言"人生就是大闹一场,之后离去"。他是够热闹的了,据说中国首富马云也自称为《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独角兽阿里系里的高管如不取一个金庸小说的名字,都不好意思说是马云的小伙伴。但是,金庸小说早就超越了武侠小说,可惜,金庸不是摩西,无法将武侠世界里的其他小伙伴劈海开路、"出埃及",全体小伙伴还是得留在武侠世界里玩。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黄易不信这个邪,结合《西游记》与好莱坞科幻片玩起了一套仙游武侠,似乎也不错,黄迷们经常想办法将黄易挤进四大家里面,老温服不服无从得知,温粉们肯定要上门"朝天一棍"的。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其实,1956年,新派武侠诞生前,还珠楼主等人就是写仙侠的啊,不排除黄易写得更好,但是他的作品我没读完也就忘了,觉得还是欠些火候,不过瘾也不会掩卷沉思。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喜欢挑灯夜读武侠的时候,看到一评论,说是所有武侠作家都不简单,那时很认同这句。可是如今看来,又不是那么一回事。柳残阳、陈青云、诸葛青云等人被称血腥派,里面各种残暴,像极了现在的魔兽世界等游戏,更要命的是套路单一至不是复仇就是寻宝,卧龙生、上官鼎、独孤红、萧逸等有些矜持,平淡无奇。旧派武侠作家中,据说还珠楼主对金庸梁羽生影响很大,可是稍找来一看,与旧时的评书体一招一式差不多。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三、当今缺乏武侠小说再往下发展的文化土壤,注定了金古梁成为绝响。本世纪初,新闻报道说,杭州有一女作者笔名叫步非烟的,对着媒体放大招,说一定会写出比金庸还要好的武侠小说,一年后不见任何下文,又10多年过去,这名字也没听说过了,再次说明了武侠小说的无后路。

演员朱墨:书法作品落款处钤印应该上朱下白还是上白下朱?

这响当当的名字倒很有印象,一听就能想起金庸《笑傲江湖》里的曲非烟,也许这名字就有问题,曲非烟一出场就被左冷禅手下弄没了,读者们大都觉得金老爷子残忍,这么可爱聪明的小女孩简直就是黄蓉二世啊!也许,现实生活中,那叫步非烟的女作者改了另一笔名早就成了大作家亦未可知。

二十一世纪开局的这二十年,小说界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九O后00后们只买碎片化、无纸化、去思考化、反侠化的帐。

那些与农耕文化形影相随相伴而生的文化语境、人情世故、家国情怀、安家立命、人生价值等,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有关的一切,似乎渐行渐远。

代之的是麦当劳、咖啡店、手游,在国门打开这么多年来,外面的文化渗透终于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地让现在的大多数小青年以为耍酷、个性、自我、不思考才是人生该有的追求,冷兵器时代的一切奥特了,所谓的情怀就是一杯咖啡、情人节时的一束花。审美、价值观、行为习惯、思考能力,大体趋势是产生了文化基因变异。

这种变,与上世纪也曾是小青年的古龙、温瑞安们不同,古、温的变异,是曾接触过泥土芬芳、曾亲自劳作与深入社会底层的变异,是那时还将诗情画意、在水一方视为美景而且还会为此写诗的变异,尽管无金庸的江南世家文化背景熏陶,也无梁羽生曾受过旧时诗文教育,但文化土壤与根基还是很扎实且追求扎实的,这种扎实可以超越年龄超越时代而回归人类自有恒有的内心渴求,而不必非得等到中年过后才后悔自己的审美缺失与过度物化。

这是时代之殇,而不是年龄代沟问题。如说是年龄代沟,李白杜甫王维活到现在也超过一千岁了,比爷爷的爷爷还大很多辈,为什么对于他们的诗作,大家不说有代沟?可见代沟之说不成立。

当然,武侠小说的没落,还与现在还活着的很多正统文学卫道士们的坚决抵制有关,他们忘了唐宋时的神怪小文章及后来的《水浒传》等,就是武侠小说的源头之一,卫道士们以致于固执地以为武侠小说就是一介武夫的打打杀杀,而未真正放下戒心与成见,尝试着好好品味金庸小说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当年,《水浒传》在明末广泛盛行时,也是被卫道士们摒弃的。

卫道士们的成见影响,叠加古龙、温瑞安之后大量盛行的穿越、玄仙小说切合这时代的文化土壤,武侠小说的没落势在必行。未来如何,只能留待时间验证了。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文化复兴的推进,现在有志气有才气的小青年会越来越多,武侠小说未来会呈现不同于"没落"的局面。

我是@邓箫文解密耕读传家 ,欢迎大家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