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很想给李白封官,可受高力士、杨玉环的阻挠,实在没法落实啊燕赤凤。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燕赤凤,李白接到唐明皇诏书,入京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经贺知章“谪仙人”的延誉,李白声望大震,朝野皆知燕赤凤。加之牡丹盛开,杨玉环赏花,唐明皇让赋诗赞美,李白题写《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前倚阑干。
此诗一出,杨玉环高兴,唐明皇更高兴。为此,特举行歌舞晚会,李龟年歌唱,杨玉环伴舞,唐明皇吹玉笛伴奏。气氛欢愉,无以复加。
此后,唐明皇待李白更高人一等,李白则渐渐飘了,未免恃才傲物。如苏轼评论:“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
尤其借机羞辱高力士,如传说所谓“力士脱靴,贵妃捧砚”。让高力士引为深恨。有次见贵妃正读诗,便问所读篇章,当看到是《清平调》第二首,“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便挑唆:“将娘娘比为赵飞燕,赵飞燕作风如何”?一句话,改变了杨玉环对李白的看法。
赵飞燕作为汉成帝刘骜的皇后,与孪生妹妹赵合德一并受宠,但因私通燕赤凤,被废为平民。
从此,杨玉环、高力士联手,共同谗毁李白。唐明皇几次想为李白封官,皆为二人阻挠。唐明皇无奈,最后只好以“非廊庙器”为名,将李白赐金放还。
“非廊庙器”,大意是:小庙之鬼,上不了琉璃大殿。
可能有人会问,高力士,杨玉环联手,就能阻挠唐明皇封官吗?
殊不知,杨玉环作为贵妃,年龄差别34岁(唐明皇685-762;杨玉环719-756),唐明皇言听计从,要啥给啥,以至杨氏一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唐明皇怎忍心为李白而得罪其爱妃?加上高力士,后宫总管, 一天到晚服伺,说话也非常有份量。所以,李白最后只能是“赐金放还”——唐明皇通过高额的金钱补偿,将李白变相地赶出朝廷。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红颜祸水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
最出名的当是杨玉环和赵飞燕两人。
有一个用来形容美女的词“环肥燕瘦”,说的就是历史上的两位绝色美女杨玉环和赵飞燕,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被人唾骂了千年的红颜祸水,据记载赵飞燕不仅容貌清纯脱俗无人能比,舞姿更是天下无双,加上身轻如燕翩翩起舞时犹如随风舞动轻盈空灵。
赵飞燕以瘦出名,能歌善舞,特别是舞蹈,独创"掌上舞",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来保持身材,驻颜,用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蜜丸,将其放入肚脐内。使用后确实肤如凝脂,肌香甜蜜,双眸似星。但此药长期使用在体内产生了毒素,堵塞了任督二脉,从此不孕不育。后又让其妹妹赵合德入宫,赵合德为了独霸恩宠,狠毒的杀害其他嫔妃的孩子,甚至迷惑汉成帝对自己的嫔妃和亲生骨肉下毒手,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震慑于赵合德的淫威之下。
后来汉成帝死在赵合德床上,由于大肆杀戮子嗣,死后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帝位。失去了成帝保护的赵飞燕姐妹很快就成了众矢之的,赵合德吓得在自己的寝宫内自缢而死。赵飞燕却站了出来扶植了成帝的侄子刘欣为帝,避免了汉朝因为皇位而陷入战乱。
赵飞燕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子能让汉成帝独宠多年,并执意立为王后,其实是很厉害的,错就错在不该让妹妹赵合德入宫,恩宠过剩,影响朝政,最终把汉成帝身体掏空,没有留下一个儿子来继承王位。到最后两姐妹也落了个自尽而亡的下场。
杨玉环背上红颜祸水之名也是无奈,本来好好的一个姑娘,嫁于皇子,夫妻恩爱,却被丈夫的爹看中了,还不能拒绝的那种,不知李隆基跟杨玉环是否真的像李白诗里说的那样,在天愿做比冀鸟,在地愿做连理枝,总之进宫之后恩宠不断, 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一时风头十足,当时长安城里曾流传一句话,姐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在唐明皇的骄纵下,杨家越发的嚣张跋扈,李隆基自得了杨玉环以后,便沉迷于酒色不能自拔,为了讨杨玉环欢心,不计人力财力从南方运送新鲜荔枝,为她扩建宫殿,与其一起创作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玄宗也由此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其实真的要说是杨玉环导致的,那也不对,是唐玄宗自己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偏信小人,归根结底,还是时局所致,跟一个女子又有多大关系,但是为于政治民心考虑,不得不以清君侧的名义,也可能为了朝臣之间的私人恩怨,杨玉环做为一个牺牲品,被赐死在马嵬坡,一代佳人自此烟消云散。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