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北大校长林建华,不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学校的性质来看,校长应该是一把手,抓的是教育主业。原党委书记接任校长,个人认为应该属于重用。当然了,校长与书记都是领导班子的正职,是可以互相交换的,不能单纯地分出谁是一把手谁是二把手,上级组织可以根据双方的特点进行互换安排。这样的例子,在国企经常有,厂长与书记经常互换。

在地方党政序列里,比如,市委书记绝对是一把手,市长是二把手北大校长林建华。市委书记是市委班子的班长。但在其他领域,也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工作需要来排序。比如,北大这次调整,在校领导班子排名上,北大是书记排名第一,校长排名第二。按照交叉任职的原则,校长一般兼任副书记,不知道书记兼不兼副校长,但校长是行政负责人,即使校长是一把手,也要在党委领导下负责。重大事项要经过党委会研究决定。

在党政机关部门,部门长是一把手,部门党委党组党总支书记,是二把手北大校长林建华。比如,人事局,局长是一把手,局党委书记是二把手。这就是部门长负责制,因为他们抓的是部门的业务工作。在国企,也叫厂长负责制,但谁是一把手,有时候还要看排名和资历,厂长与书记都交叉任职,厂长兼任副书记,书记兼任副厂长。有的国企是厂长排第一位,有的国企是书记排第一位。

股份制的国企改革了,一般实行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是经营层,要服从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的领导。没有董事会的国企,在重大决策上,要把党委会作为总经理办公会的前置程序,切实保障党委起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

但不管怎么排名,党委的作用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学校的重大决策事项,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中大事,尽管有的是应由校长办公会决策的,但党委会要作为前置程序,审议的是重大事项是否符合正确方向、符合大政方针,是否经过风险评估,是否经过稳定评估等。大的方向和原则确定后,具体事项,可以由校长办公室决策。所以,不管怎么,重大决策都是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而不是哪个人说了算。

是的。

北大校长林建华:北大的党委书记转任校长,从一把手到二把手,你怎么看?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就是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校长林建华:北大的党委书记转任校长,从一把手到二把手,你怎么看?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为了自己的表演,配合,世故和老成,却看不到独立、自由,对自己和社会都有所担当。

北大校长林建华:北大的党委书记转任校长,从一把手到二把手,你怎么看?

出处

北大校长林建华:北大的党委书记转任校长,从一把手到二把手,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看下这句话的出处。

北大校长林建华:北大的党委书记转任校长,从一把手到二把手,你怎么看?

这句话是在钱理群就北大110周年校庆及《寻找北大》答采访者问,部分内容如下

(我们)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因此,他们要成为接班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钱老说的非常有道理。

曾经的北大曾经的北大,那可是中国大名鼎鼎的京师大学堂。

他上承中国历代太学(国子监、国子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

而往下,他是中国近代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划时代的开创者,他是启迪中国现代化的摇篮,承接着来自于戊戌变法的精神,成为中国教育的摇篮。

著名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给北大带来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理念。

那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北大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一批人。

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马寅初,梁漱溟,李四光,辜鸿铭等无数泰斗,都在北大立足,他们不仅为北大带来了精神,而且带来了北大的传奇和胸怀。

我们能够想起100年前,五四运动的时候,无数北大学子们的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今天的北大呢?今天的我们,教育出来的是一批的尖子生,他们是社会精英,他们拥有很高的智商,他们彬彬有礼而且富有教养,他们做了很多事情,非常的合情合理,无可挑剔。

他们变得十分符合群众的期待,然而,他们也变得让人吃惊的“世故和老成”。

他们十分懂得配合,十分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就像一个模子培养出来的。

然而,他们的独立呢?自由呢?他们已经被“实用主义、实利主义和虚无主义”污染了。

人成熟是好事,但是如果年轻人,失去了理想和胸怀,那么,他们就会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所以,这一点,钱理群教授说的没错。。

而且北大自上而下,看看超级民科廖凯原

他的理论,而他是北大的校董,北大还有一栋楼用他命名

今年高考的时候,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句话的一番话,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人他们的胸襟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你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否存在阶级?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段话,让人很震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我们的未来,应该不仅仅是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应该有一些胸怀天下,志高存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