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一年后,远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也早逝,公成公主25岁,没留下一儿半女,她在吐蕃安静地生活了30多年后才去世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一人在西藏生活,过的怎么样?

《步辇图》文成公主入藏,此画记录了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见唐太宗求婚的场景,图中左二站立者为禄东赞,坐者为唐太宗李世民。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也就是藏王,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吐蕃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积极与唐帝国修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夫妻生活10年后,松赞干布早逝,可惜俩人没留下孩子,赞普由其孙子芒松芒赞继承,因为年龄太小,由大相禄东赞辅政,大相类似于宰相,禄东赞正是当年去长安城迎亲的吐蕃使团首领。

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一人在西藏生活,过的怎么样?

图为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入藏,位于青海玉树,当年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蕃,在唐蕃古道边营建了这座佛堂。古代皇帝死后,留下来的老婆们,只要是跟新皇帝没什么关系的,基本就隐居养老了,甭管年轻年老,再无抛头露面的机会,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一个小院子了此余生了,史料对这部分人记载也基本省略。

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一人在西藏生活,过的怎么样?

小昭寺,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的宫殿,当年文成公主常在此会客。文成公主也是这样,先王的老婆,没有依靠,对旁人无害,没有巴结,对旁人无求,逐渐被遗忘,这样也好,在野蛮纷争的吐蕃,特别是那些年吐蕃已与大唐关系恶化,连年边犯大唐,身份特殊的文成公主,只有足够渺小,才能活下去。

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一人在西藏生活,过的怎么样?

图为《唐蕃会盟碑》,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一面汉文,一面藏文,立于大昭寺前,此碑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所以,史料对文成公主亡夫以后的生活基本无记载,有的也是一些简洁的零碎,没有清晰的印象,倒是民间有些记载比较贴切,比如印度僧人阿底峡《松赞干布遗教》描写,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帮着管理宗教事务,曾资助汉僧和接见唐使,《于阗教法史》也记载文成公主在藏区走访,传播佛教,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逻些病逝,葬于吐蕃藏王墓。

谢谢邀请。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实,改变了藏民的食品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文成公主信佛,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大力提倡佛教,还特地在拉萨修了大昭寺,这对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之大,的确难以估量。

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专人传授。文成公主本人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

文成公主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变了吐蕃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唐朝与吐蕃和平与民族凝聚力,并将唐朝关于文学,纺织等先进文明带到吐蕃,大大提高吐蕃的经济发展。

  个人认为文成公主的传说表现出了藏族人民对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也希望各民族团结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