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坐落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展馆占地7亩,地处319国道北侧,坐落在虎形山上的香蕉林中。留念馆从修建设计林语堂纪念馆、馆名题写,到泥像镌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可谓“名人名馆”。林语堂留念馆的完工与开放,给漳州增加了一处具备深挚文明内涵的游览新景点。

  这里天蓝水碧,十里蕉香,留念倌依山而建,主体为二层环形修建,侧面古色古香,环形布局却近于欧化。馆内展现各类版本的林语堂著述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另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留念馆从修建设计、馆名题写,到塑镌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可谓“名人名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了“林语堂留念馆”馆名。馆前安置尊林语堂先生的泥像,由中国闻名雕塑家李维祀传授设计制作。

  从展出的材料得悉,林语堂本籍地就在林语堂文明园附近的五里沙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的父亲在五里沙度过了他的青少年,起初做了教会的牧师。林语堂的母亲是田舍主妇,林语堂幼时生活在一个清贫的情况里。但山乡风情让幼时的林语堂“无邪、坦白和天然”。

  鲁迅其实不是从开端就把林语堂打入“另类”的,他已经与林语堂有过深挚的交情。他们在一路评论辩论文学一路办刊物。只是起初因为文学观与对社会的见地有了不同,末了终究在当时的阶级斗争的“疾风暴雨”中各奔前程。但本日看来,他们两人的差别,并无基本的抵触。鲁迅是高举旗号临阵脱逃,林语堂不外是单独在一边以“风趣”奚弄人生,从平庸中咀嚼人生哲理。从昔时革命的必要来看,天然呐喊是第一位的。假如在和平年月,看林语堂的文章与小说,能够深有体会。

林语堂纪念馆: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为何有“名人名馆”之称?

(林语堂台北纪念馆塑像)

林语堂纪念馆: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为何有“名人名馆”之称?

林语堂纪念馆: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为何有“名人名馆”之称?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其实应该叫做“闲适体”。

他的散文有两大特点,一是闲适,二是幽默。

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在平淡中见深长,充满了闲适之趣,读起来非常舒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林语堂散文的主要精神内涵,就是“逍遥自适,不委屈而累己”。强调个体精神的消遥自适,是历代闲适文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推崇个体之精神自由,强调人格尊严,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动荡,时局混乱的时代,林语堂选择了“超政治,近人生”的文学主张,提出了“幽默、性灵、闲适”的创作理念,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所在他的散文中形成了明显的“放逸”、“清高”、“遁世”,“欣赏自然”的浪漫风格。其内容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

(林语堂手迹)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把英文“homou”译成“幽默”一词的。林语堂说:“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他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当时的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了一个“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林语堂的散文提倡精神自由和强调个性,崇尚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有着浪漫和超然的情怀,同时闲适、幽默的风格给人以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这是他散文很好的一个特点,但同时,他的散文 与文学主张也有不值得提倡的地方。比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上下强调文学与文人的社会职责时,林玉堂却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生活,这是多么明显的事实。”这种只强调个性和自由,唯重个人体验,而完全摒弃社会职责,是不可取的。

(林语堂台北故居)

漳州芗城区天宝镇是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所在地, “香蕉海”就在那里。它是个旅游特色小镇,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在今年2月正式开园,总规划面积2000亩,融合了林语堂文化、蕉园风光、亲水滨江、玉尊朝圣等元素,是个悠闲好去处。

漳州“香蕉海”走的是“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去那边你不仅可以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还能欣赏到原生态的“湖景花海”,感受人文。

到漳州“香蕉海”游玩,有以下几个景点推荐:

第一个,肯定就是语堂纪念区,它包含林语堂纪念馆和林语堂天宝故居。林语堂天宝故居不仅原样仿建林语堂居所:“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还增加了林语堂蜡像和梦回馆,具体选址在林语堂纪念馆东北侧,背靠“天宝阁”,面朝“心月湖”。

第二个景点就是“香蕉海”栈道观光带,栈道桥全长2.65公里,登山道1.48公里,上栈道,你不仅可以依山而走,俯瞰蕉海,感受“香蕉海”起伏之美与错落之美,还能逛逛周边配套的19个景区节点,例如天宝阁、悠然亭、和乐园、心月湖、现代农业观光园、香蕉文化展示厅等。

除了以上推荐的两个景点,你还可以顺路去天宝玉尊宫,在天宝镇珠里村,是个千年古庙,始建于唐高宗年间,占地10亩,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每年到那边朝圣的人很多,可以一观。

(闽南网 李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