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提问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纪念馆座落在红桥区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是为纪念平津战役而建立的,1997年7月建成开馆。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林彪平津战役、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共100万大军,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进行的战略性决战,历时64天,以3.9万人伤亡为代价,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前区是用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雄伟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馆内分为序厅、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6个展厅。纪念广场中央是64米高胜利纪念碑,造型是插向云霄的不锈钢三棱刺刀。广场东西两侧建有大型锻铜群雕,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军威园中陈列着歼—6、62丙型护卫艇、红旗—61导弹等人民解放军退役兵器。
平津纪念馆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孩子会来参观,缅怀先烈,离队建团,了解天津解放的经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让您满意。
1948年11月,随着淮海战役的全面铺开,华北国民党军战略处境十分不利,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对战与和、守与撤一直举棋不定。按照中央军委纵观全局 的战略部署,东北野战军提前隐蔽入关,将平、津、塘守军分割包围,以保障将傅作 义集团扼止在华北,就地歼灭;又令华北部队撤围归绥,缓攻太原,拖住傅部,争取时间。
随后,东北、华北野战军集结了 100万人,发起了平津战役。12月22日,遵照毛泽东关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指示,华北野战军首先向新保安发起总攻,全 歼傅作义精锐部队第35军军部及两个师,并先后解放了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战 法,向天津守军发起了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军13万余人,天津解 放。
1月17日,塘沽守军5万余人从海上逃走,塘沽解放。中共中央为保护古城北平,力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接管,采用了“围而不打”的战术手段,同时又要求部队不放松强攻的准备。经双方多次谈判,以及中共北平 地下党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配合工作,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达成。
22 日,傅作义所辖的国民党军全部开出城外,接受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总体的兵力对比上来说傅作义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对共产党军队并不占优势。其控制平津虽然有俯瞰中原的战略优势,可是面对共产党的军队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他却不能把战略上的优势转化成实际的胜势。他虽然控制了平津塘唐地区,但是他手头的兵力也仅仅是足够控制而已。
在周边地区都已经落入共产党手中的情况下他其实是已经落入解放军的战略包围之中。而傅作义又始终视平津地区为其根本,为了不使自己落入流寇的境地他在向周边用兵的问题上十分谨慎。但是这样的谨慎却又给了周边解放军充分完成对其的战略包围。最终在解放军解决了东北的卫立煌、廖耀湘一批人之后,东北野战军入关就把他死死地按在了平津塘的铁路线上。
虽然傅作义依然可以依托铁路机动,可是在战略上已经是一盘死棋。等解放军拿下塘沽和张家口之后。傅作义的失败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要是说傅作义有机会的话,就只能说是两个机会。在东北解放军围攻锦州的时候。如果傅作义能够不惜代价的全力出关攻破山海关解了锦州之围再和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兵和一处。
在兵力上对东北解放军形成优势,力争横扫东北。傅作义虽然失去了平津但是也不见得会落入流寇的境地。
第二个机会就是在东北问题尚未解决之时便对共军动手,是华北东北不能呼应。这样的结局也不会这么不堪。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3]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4]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2]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5],也是战略决战[6]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当时,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集团除有5万余人分驻归绥和大同外,有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约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
在这部分军队中,属傅作义系统的有17个师(旅),属蒋介石系统的有25个师(旅)。在此之前,蒋介石已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深怀戒心,不愿南撤。这时,傅作义所部为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所震慑,已成“惊弓之鸟”,但估计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需要有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时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入关作战。
傅作义根据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
天津市解放
,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集团撤走,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得到加强或保存较多作战力量,这对今后作战是不利的。
因此,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决策南逃或西窜,就成为能否实现就地歼敌的关键。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从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结束休整,取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以神速动作,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7]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并调动原驻天津、塘沽的国民党军队第九十二、九十四、一○五军进到北平地区。
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西头的新保安、张家口。在新保安歼灭傅作义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1600人,在张家口歼敌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五军5.4万余人。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
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
天津解放后,塘沽守敌乘船南逃。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由于解放军力量的强大和作战部署的迅速完成,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义终于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听候改编。1949年1月,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8]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
如果有用的话,给个好评吧O(∩_∩)O~。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