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清朝皇帝,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四组,也就是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三位皇帝:

清朝皇帝:清朝十二帝按个人能力,国家贡献,该怎么排名呢?

第一个层次是康雍乾三位皇帝康雍乾sheng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清朝皇帝,应该说康熙皇帝清圣祖玄烨、雍正皇帝清世宗胤禛、乾隆皇帝清高宗弘历,三位算得上雄才大略,在各自的任期内都有很多政绩:康熙皇帝在位61年,擒鳌拜、平三藩之乱、收回待湾、亲征葛尔丹、编辑康熙字典等等。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实行新政,创设军机处清朝皇帝、平定青海之乱,再康乾晟世承上启下。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多太上皇掌权,自命为十全老人,应该说在乾隆皇帝在位前期还是比较励精图治的,国家也到了鼎盛,但是乾隆中后期走下坡路了,整体能力功绩不如父祖。

排序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

第二个层次是天天顺三位皇帝这是前三位的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实际上他建立的后金,称大汗,并未称帝,皇帝是后来追认的。他奠定了清朝的基础,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以七大恨宣布与明朝决裂,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后又攻占了辽阳沈阳等地。努尔哈赤肯定是一代枭雄,但是毕竟还是局限于辽东一隅,影响上小一点。

清太宗皇太极,继任大汗后改年号天聪,他是清朝的实际建立者,也是第一位皇帝,1636年改国号为清后,他年号也改为崇德,所以皇太极是清朝唯一有两个年号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主要是继续对明朝取攻势,还曾攻入喜峰口包围北京,袁崇焕还因此原因被捕最终被杀。皇太极还彻底征服了朝鲜,使朝鲜成为清藩属国。但是皇太极也没能等到入主中原那一天就暴亡了。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继位时还是个小孩,由叔叔多尔衮摄政王掌权,但是他是清朝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也因此称祖,在多尔衮死后,顺治也亲政了几年,那时候清朝初入主中原,形势复杂,应该说福临还是有一定军政才能的,无奈寿命太短。但是他还是要强于许多不争气的后世子孙的。

排序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帝。

第三个层次是嘉道咸三位皇帝这是三个清朝开始走下坡路的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颙炎,在父亲乾隆皇帝手中其实已经接过一个烂摊子,他也想励精图治,初年也曾杀大贪官和珅、整肃权贵、停止文字狱等,但是总体来说回天乏力,白莲教起义风起云涌,官僚系统不负责任得过且过,曾经发生皇帝神武门遇刺的险情和林清而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的惊天大事!

清宣宗道光皇帝年轻时貌似很厉害,天理教攻入紫禁城他还两枪放倒了教徒,稳定了局势。但是面临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他束手无策,徒唤奈何,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虽然在皇位继承上赢了,但是他接手而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太平天国运动占领江南半壁河山,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亡热河,最后一筹莫展的他死在了热河,也不过才三十岁。他还有一大失误就是留下了一个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那拉氏!

顺序: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

第四个层次是同光宣三位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载淳、清德宗光绪皇帝载湉和末代皇帝宣统溥仪,是三个傀儡皇帝,因此也谈不上能力和贡献,不过相比之下,光绪皇帝还曾经领导过百日维新,因此三人中他排第一,而溥仪只当了不到三年清朝皇帝,根本还不懂事,更是在成年以后走错了路,因此排外最后。

满清入关后十帝,加上开国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共十二帝。

他们是由游牧民族侵略战胜了农耕民族,本身是文明的到退,是武力的征服。

他们统治比自身人口多数百倍的汉人,前数代帝王没有一个平庯之人。在清朝的统治下,人口翻了几倍,达到华夏有史之来的顶峰。可见他们还是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清朝控制时期领土的有效面积仅次于元朝,入关后,前期、中期的君主还是勤勉的,基本明智的。

但是他们却也背负着原罪,入关前后,对汉人血腥的屠杀,疯狂地抢掠,引起汉人的反抗,而数百倍他们的人数也使统治者时刻警惕,尽管他们比元朝明智,但还是对不同民族采用了不同政策。对八旗子弟,无限纵容,生而有月例,导致了八旗子弟的迅速腐化,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所以在后期,不得不使用湘军、淮军,但对他们只是利用,仍很防备。对汉人总是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从对明朝名义上的肯定,到用程朱理学,用八股文的拉拢,是软的一方面,但文字狱,及以《四库全书》的修撰,大量消毁那怕是有一点不同思想的文章,千方百计旳控制汉人的思想,进行奴化教育。

由于全部精力都用来应付汉民族,心无旁骛,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但这时是世界发生大变革的时代,他们应承载历史的重要转折和中国的复兴,但他们没有完成这一使命,使近代中国与西方发达文明拉开距离,使清未时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最为恥辱和可怜的时期。

在十二位君主内,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能力顶级,乾隆一级,嘉庆、顺治、道光、光绪平庯,咸丰、同治低等,宣统基本未执政。总起来比明朝好一点,但仍然符合历史的园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