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曹冲简介,但是后世比较出名的有五位。
长子曹昂,随曹操出征张绣,张绣突袭,断后掩护曹操,与典韦一起战死在宛城曹冲简介。
嫡长子曹丕,也就是魏文帝,在曹操死后,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冲简介。在位时,改变曹操重用宗亲打压士族门阀的做法,重用司马氏和陈群等豪门世族,抑制宗亲势力膨胀。期间,魏国对内注重休养生息,对外减少用兵,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家一步步强大起来。
次子曹彰,勇武而不喜文,“好为将”,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曾出征乌桓,降伏辽东轲比能,作为武将,建有一定的功勋。
次子曹植,一首七步诗和洛神赋流芳千古,后世传的比较多的就是他跟曹丕争夺世子之位和喜欢嫂子甄氏的事情。曹植是典型的文人墨客,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建树。
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中著名的三曹,父子三人在文学上的造诣代表了那个时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看来,这几个儿子完全就跟是曹操的分身一样,除曹丕文武兼备,但弱于曹操之外,曹彰的武和曹植的文就跟平分了曹操一样。
再一个,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因称象而被后世传为美谈,机灵聪慧,但早夭,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曹操的其他儿子都算中庸,作为皇室宗亲,安享一生。
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冲感染疾病,曹操亲自为曹冲找寻医生救治,可最终曹冲还是病逝了,年仅十三岁。因此因“疾”而死,就是曹冲真正的死因。不过,因为曹冲的传记中还有一些别的记载,让后人对曹冲之死也就有了许多猜想。莫非曹操怀疑曹冲竟然是曹丕害死的?
对于曹冲之死,史书上说得明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冲感染疾病,曹操亲自为曹冲找寻医生救治,可最终曹冲还是病逝了,年仅十三岁。
因此因“疾”而死,就是曹冲真正的死因。
不过,因为曹冲的传记中还有一些别的记载,让后人对曹冲之死也就有了许多猜想。
猜想之一:被哥哥曹丕害死。
《三国志》中提到:“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见到父亲很伤心,于是上前劝解。没想到曹操生气地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幸运。”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无不大惊。莫非曹操怀疑曹冲竟然是曹丕害死的?
毕竟曹丕对于世子(太子)之位一直非常热衷,在后来与曹植就手段尽出,斗得不亦乐乎。
不过,对于这个猜想史学家们主要还是持否定态度。清人何焯就认为,曹操之所以会那么说,是因为当年正遭逢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本就烦闷,心爱的幼子又病故,因此,才会口不择言,说了一些气话。
在多年之后曹丕称帝,曾经写了一篇文章道歉弟弟曹冲,还告诉群臣:“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曹丕的意思是说,我哥哥曹昂(曾被举荐为孝廉)若在,由他继承大位天经地义。若是曹冲(字仓舒)在,我也没有天下。
有些人据此以为,曹冲大有机会争夺继承人位置,而曹丕对曹冲之死也充满愧疚。
其实曹冲对曹丕的威胁并不大。
东晋史学家孙盛提出:春秋之义,立嫡以长不以贤。冲虽存也,犹不宜立,况其既没,而发斯言乎。
孙盛认为,自古以来,都讲究立嫡立长。曹丕是嫡子,也是当时曹操诸子中最年长的儿子,由曹丕当继承人天经地义。作为排行很小的曹冲,并且还是庶出的曹冲,对曹丕的威胁并不大。
猜想之二:被周不疑暗害
事实上,对于曹冲之死,曹操并没有怀疑曹丕。他怀疑的对象是一个叫做周不疑的人。
史书记载:周不疑,零陵人,幼有异才,太祖欲以女妻之。太祖爱子苍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乃遣刺客杀之。
这个周不疑乃是和曹冲一样的少年天才,对于行军打仗,治国安邦有着特殊的才华。曹操在平定荆州之后得到了周不疑,很高兴,要招周不疑做女婿,没想到周不疑竟然拒绝了。后来,曹操把周不疑放在曹冲身边,希望周不疑能为曹冲所用。没想到周不疑道曹冲身边没几天,曹冲就死了!于是曹操就对周不疑很是猜忌。
曹操为何怀疑曹冲之死和周不疑有关呢?
因为周不疑是荆州人,而荆州被曹操所破,周不疑的舅舅一家、自己一家,或者被曹军所杀,或者被曹军被俘。周不疑拒绝曹操的提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屑于和曹家联姻,心中依然有仇恨。
曹操在攻破荆州之后,为了表示大度,对那些有才华的人一直很照顾。他自然不能公开破坏自己的高大形象。于是,他暗中派了刺客,把周不疑杀死。
因此,与其说曹冲是死于兄弟夺嫡之争,不如说曹冲是曹操南征北战的一个牺牲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