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钱皇后: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历史上也有多位贤良淑德的皇后站在帝王背后以她们的智慧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NO.I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钱皇后,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却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从小就跟着父亲李渊南征北战钱皇后,在李世民征战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登基,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长孙皇后。作为皇后,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恭敬而细致地侍奉太上皇李渊,早晚都去请安;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并不一心争得专宠,使得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染病。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良淑德的品性,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为后世所敬仰。
NO.2大脚马皇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可以说她开创了古代女性独立自强的先河,在当时理学盛行的年代,女性地位低微,幼年时要裹脚的,但是马秀英竭力反对,并身体力行,所以留下来“马大脚”的称号。
她和朱元璋相逢于微时,被养父郭子兴许配给了朱元璋,在朱元璋朝不保夕的时代,她一直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她救朱元璋于危难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
她虽然是个女子,却颇有胆识,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助自己所有的首饰财物劳军,
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奢,并劝告朱元璋不要忘记民间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为至理名言。
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给朱元璋的遗言:“愿陛下求贤纳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居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马皇后的死给了朱元璋巨大的打击,之后朱元璋在错误与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他生命的终点。朱元璋一生敬重马皇后,她是他心中最后的那一抹柔情。自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不再立皇后。
NO.3 阴丽华
中国历史上的后宫,以贤妻闻名的女人极少。阴丽华的出现,可以说算一个例外。
少时刘秀到姐夫家做客时,遇到了年仅11岁的少女阴丽华,小姑娘天真无邪,美丽可爱,但却以孝顺闻名乡里。刘秀心思大动,说了人生的第二个愿望:娶妻当娶阴丽华。这句话似乎是婚姻的约定,传遍乡间。
后来,在战火中他终于如愿和阴丽华成亲,他29岁,她19岁。刘秀听从阴丽华的意见,拉支队伍单干。
当时,刘秀势单力薄,为了拉拢势力,他向河北真定王刘扬求助。并娶了刘扬外甥女郭圣通。
借助刘扬的势力,刘秀扫除群雄,于公元前25年在河北称帝,东汉王朝开始。此时,郭圣通已生下了儿子刘强。刘秀赶紧派人迎接发妻阴丽华。
刘秀可要立阴丽华为皇后,但阴丽华却不同意,说人家为江山出过力,毕竟稳定局面还需要河北望族的支持。这样,刘秀立郭圣通为皇后,刘强被立为太子。但郭圣通仍戒心难除,经常伺机发难阴丽华。刘秀终于无法忍受,下了废后诏书,其中提到郭圣通的罪状是“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废了郭圣通,阴丽华自然被封为皇后。
阴丽华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为贤良温厚,宽以待人,谦逊有加,能约束家人,管好后宫,为“光武中兴”贡献了力量。说她是千古贤妻绝不为过,“娶妻当娶阴丽华”不是虚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