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林觉民林徽因,即使是女性,也要放到当时的历史时代下来看,从历史时代历史环境下,来整体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总体来看,林徽因是20世纪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和学术贡献的大家。为中国的古建事业奋斗一生的奇女子。
主要功绩林觉民林徽因:
一和梁思成一起考察蓟县独乐寺,并协助他撰写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上,这可是一部价值非常高的研究独乐寺的专著林觉民林徽因。下图为考察途中的林徽因,但是实际的考察生活是十分艰苦的。
二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不存唐代建筑,要想看唐代建筑只有去日本奈良。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营造社的同事们,从1932年到1937年,寻访了全国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终于在1937年初夏于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下图为林徽因在测量佛光寺经幢。
先后和梁思成一起考察了多处中国古代建筑,并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一书。下图为林徽因考察古建的工作照,很令人惊讶,穿着旗袍,她是怎么上到大梁上的?
三参与设计了新中国 的国徽与纪念碑,此时林徽因已经经岁月的风霜严重损害了健康,而梁思成也是重疴在身。
四带领学生保护了中国的国宝工艺景泰蓝。当时名列燕京八绝之首的景泰蓝工艺,已经濒临灭绝的地步,梁林二位先生专门成立了清华大学营建系美术小组,带领助手和学生,一起研发设计,最终挽救了景泰蓝工艺,并为景泰蓝事业培养了人才。下图为林徽因设计的景泰蓝作品。
五和梁思成先生一起为北京城城墙的存与留大声疾呼……此外还有着文学的成就,有诗文、剧作留存下来。下图为梁林二位先生当年在天坛祈年殿上的合影。
林徽因生长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她出生在清王朝灭亡的前夕,又生长在民国初期,正是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年代,原来的传统文化被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从而伴随时代应运而生了一批跨越中西方文化的大师,林徽因在我的心目中恰恰是这样一位女性人物。这里更为强调的不是她的女性身份,是她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和学术贡献。只是苍天的安排,把这些安放到一位有才华有颜值的女人身上。下图为林徽因早年在陕西耀县药王庙考察中的工作照。
从家庭来说,林徽因的祖父为前清翰林,父亲则为日本留学生,家庭条件让她能在当时得天独厚地得到东西方最优秀的教育。特别是其父在她16岁花季的年代,带她前往欧洲
,“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下图为十六岁花季少女时代,在英国游学的林徽因。
在这样从少年时代开始打下的中西方双重教育基础下,林徽因又前往美国留学,学习建筑与美术,为后面的事业打下了基础,最终成为一代大家。下图是林徽因和父亲在一起。
而林徽因的家族就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其叔父林觉民、林尹民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册,其父亲林长民也是一位有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人物。对林徽因本人自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她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中,经历了整个民国的战乱与颠沛流离,以她的才华和家庭条件,前往美国留在美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她与夫君梁思成在美国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国,在祖国还是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大地上,为中国的古建事业做着艰难的考察工作。更不要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还依然不忘中国古建的研究。下图为抗战中在昆明的林徽因。
只是对于多数人,更加关注的是林徽因作为女人的美貌与情感经历,而不是她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成就与贡献。世上美女如云,才女众多,聪颖的女子也不会少,但是像她这样,集情怀、品格、容颜、才华于一身的实在是极为稀少。更何况多数人可以从清贫的生活进入到舒适、奢华的生活,却难以从奢华、舒适的生活进入到清贫、艰苦的生活中,而她从小过的是富足的舒适的生活,却能为了中国的古建事业、中国的文化传承,过艰苦的清贫的生活,无怨无悔。这已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品格了,是真正的贵族!下图为考察中坐在驴车上的林徽因,这种考察并非是现代郊游那样舒适。当时的道路交通与医疗卫生条件等也极差,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住她和梁思成的考察工作。
当然她还是个幸运儿,事业与家庭兼具,有志同道合的爱人兼事业伙伴,有一双儿女,有亲密的朋友,有爱戴她的学生。虽然早逝,51岁就走了,却又避免了后面可能遭受到的批斗,这也算是一种人生幸运吧。终其一生一世,真是奇女子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