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属于钟繇吧书家四贤!
钟繇在三国中的地位莫过于书法了书家四贤,而且钟繇年轻的时候酷爱书法,史书中所记载的史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钟繇小的时候曾经专门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的书法,经常和魏太祖、韦诞一起讨论书法,也许书法对于他来说就是他一生的追求,有一次他向韦诞借蔡邕的《蔡伯喈的笔法》想要看看,但是韦诞没有借给他,这位书法大家一怒之下口吐鲜血,差点丧命,幸亏曹操给了他几粒药救了他,他才得以幸免,这也是为什么钟繇的书法在三国的地位为何如此的重要书家四贤。
钟繇善于书写三色书,写的最好的是八分体。
八分体属于隶书体的两种形态之一。而隶书的两种形态分汉隶和八分,也可以理解为隶书发展的两个重要的阶段。
八分书的特征是:取左右分布之势,突出挑画和捺画。
钟繇作为颍川的士族大家,自然少不了曹操的拉拢,年轻时候的重要,被举为孝廉,做过尚书郎、廷尉正、黄门侍郎。
尚书郎和黄门侍郎这两个职位都是皇帝的近侍之臣,主要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廷尉正主管邢狱。
钟繇年轻时候的经历为了以后进入曹氏集团的核心领导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在曹操刚刚被袁绍任命为兖州牧的时候,当李傕、郭汜等人觉得曹操图谋不轨,对汉室有二心的时候,钟繇的这番话,成功的使曹操拿下了和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因为他相信曹操的内心是忠于汉室的,曹操一心想要做的是恢复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至于以后的曹操是否能够做到,这已经不在钟繇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投靠曹操对于钟家这个士族大家,更多是像是一场政治投资,而且钟繇还在这场赌博中胜了。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在魏文帝曹丕在位的时候,钟繇位列三公,当上了太尉,和当时的华歆、王朗成为当时的名臣,魏文帝曹丕一度称赞他们为一代伟人,就这样年轻的钟繇一步步的进入曹魏政权的核心层,而钟繇最重要的投资方向或许就是将自己最优秀的儿子投资在了司马懿家族的身上了吧!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经历经五千多年的积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必然代表着中国的民族精神。汉字书法艺术的的独特性,在世界文字艺术领域切实独一无二,她的艺术审美和实用性与现代化美学息息相关。
书法成为艺术已成为公认的真理。然而,当翻开历史的画卷,从书法在历史上所起的实用交际功能,所承担的文化传播角色,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来看,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所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书法有如下特征。
一、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讲:
(1)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为线条,线条作为点的运动轨迹,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有方向性和不可重复性的书写过程。而且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同步产生,没有重复和进行制作的可能。
(2)汉字特定的书写规律。对笔顺的先后起止产生了序列性的规定,即书写过程在时间上有连贯性,由单字扩展及整篇。注重整体的协调美。
(3)笔势与体势代表了书法艺术中时间属性的全部内涵。书法创作过程是一个以时间带动空间:即以动作过程带动视觉的特殊过程。
二、从鉴赏主体来看:
(1)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时间推移的印象,因为每个字都是在特定的句式或篇章结构来识读:即首先存在着一个文字概念获得的秩序。其次每个字在书写联缀时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空间构成,形成不同的风格。这种空间连续必然产生节奏,造成一种前后推移、具有内在逻辑的视觉关系和时间绵延的节奏序列。
(2)书法作品的欣赏较之于其他艺术欣赏更容易让人回溯其创作过程。欣赏者力图从作为结果的书法作品中,体验到当时的创作心态。
三、从汉字造型和审美来看:
(1)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①线条与组合;②具体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在书法艺术表面的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丰富。这也是此门类借古开今,更具现代化美学传播特性的一种表现。
以简驭繁。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简单不过——只有汉字、只有黑白的组合,至多加上纸色和装裱形式的变化以及红色印章的搭配。但是,这最简单的形式中,却包含着无限变化、无限丰富的形态。
首先,字体的复杂性。汉字的历史形态本身是丰富多样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各种历史形态和过渡样式之间,又是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的,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极大。可谓林林总总,自身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先天就具备了优越的基础,具备表现形态的丰富性。这一点,由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结构的可塑性。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字义识读的准确性。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总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即使是清代馆阁体也不例外。
其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这同结构一样,并不是僵化的。在书写过程中,其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塑性。而汉字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塑造点划形态上具有优越的性能。两相结合,使得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象,具有了无限的丰富性。这些美的乐章和世界上美术、音乐、木雕、陶艺等等相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