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春联上下联区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春联,依然贴在每家每户的门上,仔细审阅,有出现贴错对联的现象,闹了不少得笑话。如何正确贴春联,我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说明。
一、从风水和风俗来看,一般春联的寓意和春联贴得好不好,有时都有影响着运气,准确的说,有时也是一年运气的先兆春联上下联区分。
二、正确分清上联和下联。我国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昶所写春联上下联区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上联的的庆是仄声,下联的春是平声。所以我们知道,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是上仄下平,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平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这个方法用于检查春联挂的对于否。
三、上下对联应分别贴在门的哪边。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左边的。但是贴春联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通过平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横批为‘‘门林福五’’右起,上联就要贴在右边。
贴春联也就是贴门神,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也祝愿我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心,吉祥如意。
在贴对联时,区分上下联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每联尾字的声调,最后一字是现在所说三声四声的,为上联;尾字声调是一声二声的为下联。如我们都知晓的千古名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上联尾字“庆”读音是qing,声调四声;下联尾字“春”读“chun”,声调一声。分出了上下联,贴时要注意,我们站在门外,面对门,右面为上,贴上联,左面为下贴下联。横批而今大多都是从左往右写,因而很难借此区分上下联了。在这儿注意,古联,有些字的读音同现在有些出入,如“出”“笛”……这些字,过去属于仄声,相当于现在的三声四声字,尾字是这些字的,也是上联。
春联开始的时间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那么,对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春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答案来自网络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怎么分清上联和下联呢?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答案来自网络
上联,新年迎来千枝秀
下联,春风唤醒百花芳
这是我根据我和老公的名字创编的对联,藏头是老公的名字,藏尾是我的名字。怎么样?
上联贴左边还是右边上联究竟是贴在左边还是贴在右边,要跟着横批走! 因此,要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下联居左。反之,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顺序书写的,上联则要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我们一起来看看上图这幅对联,大家可以根据本文所学习的知识评判一下,这幅对联贴得对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