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程颢程颐,我们需要了解程颐的性格。若想了解程颐,我需要先介绍一下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由周敦颐开创,周敦颐有两个学生,即程颐程颢兄弟。程颐开创了程朱理学,至朱熹达到最高峰,而程颢开创了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人物。理学和心学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渊,理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忽视甚至扼杀情感的思想,即性即理也;而心学则认为心即理也。程颐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执行上登峰造极。程颐认为,人生应该严肃,并且要绝对严肃。他的一生极端严肃,几乎没有笑过。有一次,程颐给小皇帝赵煦(宋哲宗)上课。当时是春天,树枝发出嫩绿的芽儿,让人怜爱。小皇帝没忍住,趁程颐没注意,折下来一小段树枝。程颐发现后脸色大变:“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怎么忍心折杀它们,这真是没有天理?”
苏东坡画像
在苏东坡升任翰林学士不久,司马光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逝世程颢程颐。那天正好是神宗灵位送入太庙的斋戒之日,灵柩停在灵堂,司马光的朋友本当前去拜祭,并且吊丧者应当哭几声。但是偏巧全体官员都要遵礼去斋戒,反倒没有时间去向去世的宰相吊祭。九月初六,依照古礼在盛大肃穆乐声悠扬的典礼中,将神宗的灵位安置在太庙里。朝廷举行大赦,罢朝三日。文武百官都参与大典。但是一件有趣而重大的事发生了。
程颐画像
事有凑巧,司马光的丧礼由理学大师程灏的弟弟程颐主办。这位理学家,话往最轻里说,也不是个和蔼可亲的人,那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更使苏东坡烦恼。这位理学家完全遵古礼来办这件丧事。当时死者的亲人要站在灵柩之侧向灵前吊祭的客人还礼,这种风俗已流行数百年。但是程颐认为不合古礼,于是禁止司马光的儿子站在灵柩一旁还礼接待客人。他的理由是,孝子如果真孝,应当是悲痛得不能见客人才是。那天朝廷百官在太庙中的大典完毕之后,苏东坡正要带领翰林院及中书省同仁前往故相国司马光府去吊祭,程颐也有事要去,他就向大家说这违背孔子在《论语》中的话程颢程颐:“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因为那天早晨大家曾在太庙唱过歌,至少听过奏乐,怎么同一天还能去吊丧哭泣呢?大家到了司马府门前,小程想拦阻大家,于是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程颐说:“你们没念过《论语》吗?‘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苏东坡立刻回答道:“《论语》上并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
苏东坡十分气恼,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家进了门。每个人都站在灵柩前面行礼,在离去之前都依照习俗以袖拭目。苏东坡一看司马光的儿子没出来接待客人,问过别人,才知道程颐禁止,说是于古无征。于是苏东坡在全体官员之前说道:“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颐满面通红。这句评语极为恰当,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论程颐或苏东坡自己,对这句挖苦话都是毕生难忘,谁也不愿一生背着这个标签。在苏东坡和二程这一派之间,这粒仇恨的种子算播下了。
苏轼的讽刺意思:你程颐就是烂泥沼里爬出来的叔孙通!叔孙通,西汉大儒,为刘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朝堂礼仪.就是说程颐这个人不懂装懂,假学究,为人过于死板,太迂腐。
宋明理学经过周敦颐、张载、邵雍等人的共同努力,思想体系已初步 形成。然而,理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形态正式形成,还要归功于“洛学”的 兴起。由程颢、程颐二兄弟所开辟的洛学,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洛 学的形成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和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二程的思想具有相当 的独创性,从而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较之周敦颐、张载和邵雍,二程进 一步摆脱了道教的影响而回归到儒学正宗,胡安国曾说:“孔孟之道不传 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也。”朱熹说:“夫以二先生 倡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事实也的确如此,不 仅由二程开始充分论证的“理”是宋明时期儒学的最高范畴,而且这时期 学术思想的体系与规模也是二程确立的,因而,其思想便理所当然地成为 理学的正统与典型形态。
可以说,程颢、程颐乃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二程兄弟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的思想家关于 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 畴提出来,构造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兄弟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把“理”作为宇宙万物的 本原,或称之为“天理”“道”。
程颢说:“天者,理也”,“万物皆只是一 个天理”。他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在此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过“理”,但只是被作为事物的规律提出的, 而把它当成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则从程颢开始。对此,他曾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程颐也主张天理论,他说:“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是一理”。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是由“理”派生出来的,它们在“理”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统驭万物的绝对精神实体。不仅如此,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
二程曾说:“父子君臣,常理不易。”又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理的原则“推之而四海皆准”,不仅不能违背,而且要顺“理”而行,自觉接受“理”的支配,依“理”行事,具体说来,便是严格遵循封建秩序。二程兄弟把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与伦理原则,上升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