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金日成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1950年12月3日晚南北朝鲜战争,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毛主席会见了秘密来北京的金日成。此时距离志愿军入朝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志愿军把逼近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赶回了清川江以南地区。中朝联军正在乘胜追击,完全收复三八线以北的地区指日可待。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这样的局势对金日成来说是好消息南北朝鲜战争,可他却愁容满面。一见面,金日成先是向毛主席表达了对中国派兵援助的感谢。毛主席则说: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我们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原先我一直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志愿军过江后能不能在朝鲜站住脚,经过这一个月的交手情况来看,这个问题解决了南北朝鲜战争;二是靠我们现有的武器装备,能不能跟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交手,交手后能不能取得胜利。事实告诉我们,美军并非不可战胜。”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听了毛主席这番话,金日成点了点头,详细介绍了接下来一些行动安排。突然,金日成话锋一转,他说:“前几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叫嚣,称美国不排除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的可能。不知道毛主席怎么看?”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这是美帝国主义一种恫吓,明显是核讹诈,他们的诡计不会得逞。”毛主席继续说:“苏联已经掌握了原子弹,杜鲁门不敢冒险在朝鲜打一场原子战争,这带来的后果他们无法承受。”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周总理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一旁周总理也说:“杜鲁门叫嚣要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这在国际上引起了一片恐慌。英国工党左翼百人签名请愿,要求艾德礼首相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敌人的日子并非好过啊,一定不敢轻易投下原子弹。”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何这样说?后面发生的历史也论证了毛主席的远见,而金日成也被毛主席彻底折服。那么,美国为何最终放弃了使用原子弹呢?要弄清这两个问题,还是要从朝鲜战争爆发说起。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原本在中国东北参加抗日战争的金日成,通过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在北朝鲜建立了劳动党政权。李承晚则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南朝鲜建立了亲美政权。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就这样,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南北形成了两个彼此敌对的政权。起初,因苏军和美军分别驻扎在北、南朝鲜,双方没有出现大的军事冲突。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然而,1948年底苏联撤军,1949年初美国也撤军,朝鲜半岛局势波澜云诡。仅1949年1月至4月,在美国还没有完全撤军时,李承晚就指示南韩军在三八线附近制造军事摩擦达到37次之多,同时秘密向这里调集4万多军队。

南北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美国输急眼,为何始终没有使用原子弹?根本不是心慈手软

李承晚

当时南韩在美国的帮助下,李承晚已经拥有了6个完全美械并接受美军训练的精锐师,而金日成手下只有3个师,这里面一大部分都是在朝鲜新招收的新兵,武器更是落后,以日军淘汰下来的为主。

鉴于此,金日成一方面求助苏联希望能给予武器装备支持,另一方面求助毛主席,他希望能将中共军队中的朝鲜族官军移交给他指挥。毛主席同意了,他指示林彪将第四野战军中的朝鲜族3个整编师、一个整编团以及分散在其他部队中官兵移交金日成。

这些朝鲜族官兵总人数达到5万多人,他们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作战经验丰富。加上苏联支援的武器装备陆续运抵平壤,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瞬间强大起来。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李承晚则继续在三八线附近制造摩擦。

朝鲜南北严重对立,一场战争战争即将爆发。对于朝鲜爆发战争,毛主席有过预测。1950年5月13日,毛主席对秘密来北京的金日成表示:朝鲜应该以实现祖国统一为目标,但你们近期没必要采取行动,国际形势目前不利于朝鲜统一。

金日成和士兵们在一起

金日成很清楚这一点,但他渴望朝鲜统一,于是说美国暗地在支持李承晚,北朝鲜面临着生存危机。毛主席跟金日成说:“一旦朝鲜爆发了战争,我们打算先在鸭绿江边摆上3个军,帝国主义不干涉,没有关系。如果干涉,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一旦越过三八线,我们一定会打过去。”

很遗憾,朝鲜战争还是爆发了,时间是1950年6月25日。战争之初,南韩军一溃千里,可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后,北朝鲜政权面临着崩溃的威胁。金日成求助中国和苏联,毛主席多次召开中央会议后,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自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后,美国政府自始至终把原子弹当成威慑中国的最重要筹码。1950年7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就向总统杜鲁门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提出,如果苏联或者中国派出军队到朝鲜,美国应该使用原子弹,这样就可以取得“决定性胜利。”

看了这份报告,无论是杜鲁门和麦克阿瑟,还是后来的艾森豪威尔,都把对北朝鲜使用原子弹作为自己的一张“王牌”,而且还秘密进行各种模拟实验,准备对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展开“致命性打击。”

杜鲁门

1950年7月底,杜鲁门政府为验证向北朝鲜投掷原子弹的可行性,听从了国防部长约翰逊的意见。杜鲁门下令派出10架装有非核部件的B-29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出发飞到关岛,以验证美国“向北朝鲜投掷原子弹的决心。”

这起行动结束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故意把消息透露给新闻记者,一时间全世界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则消息。很明显,美国这是在警告中国和苏联,让他们不要介入朝鲜战争。

对于美国来说,朝鲜战争是局部战争,主要对手是苏联而不是中国,尤其是1949年8月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之后,美国加快了本国原子弹研制速度。为了防止苏联利用朝鲜战争间隙向欧洲突然发动袭击,美国将摧毁苏联的核能力作为优先作战目标。

然而,中国方面根本没有被美国的核恫吓吓到。早在决策出兵前,毛主席就霸气地说:“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联合国军” 一路南撤到三八线附近,麦克阿瑟叫嚣“圣诞节前回家”的狂妄想法破灭。对麦克阿瑟来说,输急眼的他无法接受“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不断叫嚣对北朝鲜、志愿军使用原子弹。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把自己在战场上的失败,归罪于白宫方面对他“前所未有的限制。”麦克阿瑟向白宫提交了报告,里面提到了取得胜利的4点做法:

一、派出海军封锁中国海岸;二、派出空军轰炸中国的工业城市,尤其是配套战争的军工企业;三、调集国民党部队去朝鲜战场参战;四、解除对国民党的限制,支援他们武器装备,引导他们去反攻中国大陆兵力薄弱的地方,以牵制中国军队在朝鲜的作战。

麦克阿瑟认为做到上面4点,“联合国军”胜利在望。麦克阿瑟据此提交了一份清单,他和朝鲜战场一线将领推测,要彻底击败志愿军至少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4颗用在直接“轰炸敌人进攻一线部队”,4颗用在“轰炸敌人空军的集结地。”

至于剩余的22颗,麦克阿瑟建议除了轰炸志愿军的补给基地外,都用于轰炸中朝之间的鸭绿江两侧,人为制造一条放射性地带。是不是很邪恶,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收到麦克阿瑟的建议后,五角大楼立即研究使用原子弹的问题。

美国投向日本的“胖子”原子弹

美国陆军作战计划处根据北朝鲜、中国东北地理特点,认为麦克阿瑟的提议有一定“科学性”。他们还认为,“一旦中国发动全面的攻势,这时就是使用原子弹的最好时机。”就在此时,杜鲁门的一次记者会,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

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参加记者招待会。一名记者询问杜鲁门是否会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杜鲁门表示将使用“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杜鲁门还进一步说:“我们一直在研究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们并不希望使用它。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这对这场战争毫无关系妇女、儿童不公平。”

杜鲁门这番话立即成为全世界的头版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100多个国家的恐慌,他们立即致电美国政府,要求给出解释。尽管白宫方面在杜鲁门回答记者问题几个小时后,发布了一份声明,解释美国政府没有决定在朝鲜半岛使用原子弹。

但是,国际社会根本不愿意相信,他们认为麦克阿瑟已经获得授权,可以随时使用原子弹。对于美国的盟国来说,他们事先不知道这件事,因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因为,苏联的原子弹也会随时落下,很可能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爆发。

苏联也立即声明,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那么“苏联也可以用炸弹来回敬!”苏联的声明并不是恐吓,而是有真实的实力作为后盾。据美国情报部门显示,苏联方面仅核力量就足以给美国造成致命的打击。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在所有反对的国家中,英国反应最激烈。自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后,英国政府惶惶不可终日,担心驻守美国B-29轰战机部队的英国成为苏联核打击的首选目标。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幕,100多名工党议员联名向首相艾德施压,让他立即去美国。

艾德礼本来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跟法国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交换了意见,大家都认为当前必须阻止美国这样做,这太疯狂了!艾德礼很快去了美国,当面向杜鲁门明确表示反对使用原子弹。英美首脑会议持续了3天,两国没能解决在朝鲜问题上的分歧。

艾德礼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撤出朝鲜半岛,甚至可以把联合国的席位给北京。无论如何,杜鲁门正式向外界声明“不使用原子弹。”欧洲各国反对并不是因为出自对中国的同情,而且这些国家认为苏联在欧洲方向集结重兵。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不赞成,他认为美国一旦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意味着战争扩大化,那会严重威胁英国安全。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也站出来反对使用原子弹,他们认为一旦按照麦克阿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苏联的报复,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美国情报部门得到情报,苏联已经在加速原子弹的制造。

英国首相艾德礼

1951年4月麦克阿瑟还被杜鲁门撤职,杜鲁门在总统声明中对此表示: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国法律和宪法的规定,遵守下达给他们的政策和指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危急时刻,这种考虑尤为必要。

显然,麦克阿瑟叫嚣使用原子弹,是他被撤职了原因之一。1952年,因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抓住机会击败杜鲁门,赢得了总统大选。艾森豪威尔一入主白宫,急于结束朝鲜战争,于是再次挥动核大棒。

1953年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得到准确情报,朝鲜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地区集结了大量志愿军和物资。于是,艾森豪威尔和幕僚们认为这里是投下战术性原子弹的,就是迫使双方尽快达成停战协定。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这时斯大林去世了,美苏之间的关系没有了之前那样的剑拔弩张。毛主席准确抓住美国政府急于结束朝鲜战争的想法,于是中美两国利用双方自愿遣返战俘的契机,再一次坐回谈判桌前。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美国这才最终放弃了对志愿军使用原子弹的计划。我们来复盘一下,除了苏联核威慑这个最大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美国的解密,我们终于知道了真相。

朝鲜停战谈判现场

美国自始至终都不敢真正对志愿军以及中国投下原子弹,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使用原子弹意味着与中国全面开战。1953年2月7日,毛主席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当谈到朝鲜战争时,毛主席说:

“关于打败美帝国主义的问题。我们准备打的时间要长一点,最后就是要打败它,前途是胜利的……这个仗要打多久时间,我看我们不要作决定。它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来决定的。这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这样的态度让美国政府必须有所顾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也强调跟中国全面开战将成为一个“无底洞”,那将会“榨干我们的血”。布雷德利在五角大楼军事形势听证会上再次表示,一旦跟中国全面开战,苏联将获得最大利益。

第二、即便使用了原子弹,也并不能保证彻底让中国屈服,反而有可能重蹈日本侵华的覆辙。麦克阿瑟在没有被撤职前,也感叹他面前的对手跟二战中遇到的日军完全不同。在《麦克阿瑟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支小小的军队,在目前情况下,事实上是在不宣而战的战争中面对着整个中国。除非积极地、迅速地采取行动,胜利的希望是渺茫的。而实力不断地损耗,以致最后全军覆没,那是可以预期的。”

五角大楼

第三、如果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得不偿失。美国五角大楼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城市分散,工业基地也很不集中,缺乏核打击的合适目标。即便真对中国使用了原子弹,不仅不能摧毁中国,反而增强中国人民继续作战勇气,结果只有一个,美国深陷中国战场。

美国还认为,苏联绝对不会让中国被美国占领,何况已经派出了大量苏军飞行员秘密参战。另外,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认为,如果苏联趁着美国大规模入侵中国突然发起袭击,完全是有能力向美国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投下12至14颗原子弹。

朝鲜战争结束后,面对美国肆无忌惮的核恫吓,中国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属于自己的原子弹,即便后来苏联撤走专家后,其决心也没有丝毫动摇。1958年6月,毛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再次明确研制原子弹的战略意义。

毛主席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毛主席如此高瞻远瞩,坚定了科学家们的信心,即便在最困难时也矢志不渝。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官方报道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疆罗布泊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当周总理把这一激动人心消息告知毛主席后,毛主席的反应让所有人泪目,“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继续调查清楚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