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事件早在汉武帝即位初期就曾经发生过巫蛊之祸。我们知道,卫子夫先前只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婢女,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被招进宫中,给汉武帝生下了三女一男。这对不能生育的陈皇后阿娇来说是个莫大的威协,她便指使女巫将木偶人埋入地下,来"咒死"卫子夫。汉武帝查实此事后,处死了女巫首犯,相连诛杀三百余人,废了陈皇后。
大规模的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它最初是由时任丞相的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的案件引发的。
公孙贺之妻君孺是卫子夫的姐姐。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仗着这种关系巫蛊之祸,骄奢不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发后被汉武帝下了监狱。此时汉武帝正在追捕逃犯朱安世。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将朱安世迅速促拿归案。但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武帝,说公孙敬声和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卫皇后所生)私通,还揭发了公孙贺父子在皇帝的驰道上埋木偶人及诅咒武帝的阴谋活动。结果公孙贺一家全部被诛,被处死罪的还有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以及阳石公主。至于被牵连的宫女,处死的更达百人之多。
另外,赵国邯郸有个叫江充的人,其妹嫁给了赵太子,他也因此受到赵王的赏识。可是不久,赵太子怀疑江充将自己与父亲侧室私通之事告诉了赵王,便想除掉江充,江充闻讯逃到长安,向朝廷告发了赵太子的罪恶,汉武帝便抓捕了赵太子,他虽幸免一死,但丢掉了太子之位。江充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被任命为水衡都尉,负责管理上林苑。
有一天,汉武帝恍惚看见有一个带剑的男子闯入了建章宫,就下令严搜,结果长安闭城搜了11天,也没抓到刺客,却搜出了许多用作"巫蛊"的木头人。江充便打着皇帝的旗号,找来胡巫,到处挖开地面,寻找埋在土里的木偶人。抓捕的人经严刑逼供,便胡乱招供,就这样,江充以莫须有的巫蛊之罪先后杀了无数的无幸百姓。
后来,江充带人搜查了卫太子刘据的东宫,而且也挖出了桐木人!
卫太子见在自己宫内挖出了木头人,非常害怕,一时无计可施,便不得不铤而走险。卫太子便以汉武帝使者的身伤传诏逮捕了江充等人,并亲手斩杀了江充。在卫皇后的帮助下,用马车装运了武器库的兵器,调集长乐宫的卫土,又向留守长安的丞相刘屈犛发兵攻击。
两军在长乐宫西阙下相遇,激战五日,双方死亡数千人。此后,丞相兵力得到补充,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后上吊自杀,随同太子的皇孙两人也同时遇害。
接着,汉武帝下令收回卫皇后印绶,卫皇后被迫自杀;另外,太子正妃、大子之子、以及太子之女皇女孙及其丈夫,均一并致死。只有太子的一个刚生下来数月的孙子,下于狱中,没被杀害,他就是日后的汉宣帝。
另外,随太子起兵的官员,都以造反罪全族抄斩,而跟太子造反的一般士卒,则被充军敦煌。
自从汉武帝开巫蛊之祸先河后,后世因巫蛊而罹罪者,不胜枚举。可见,巫蛊之祸流毒深远。
态度为何不同?因为发生“巫蛊之祸”的原因的性质不同呀!
第一次:刘彻独宠卫子夫导致皇后嫉妒,找来巫师诅咒卫子夫。结果:罢免皇后之位,杀了巫师楚服。
第二次:江充陷害太子造反结果:太子、卫子夫自杀
第一次巫蛊之祸的发生直接原因是由陈阿娇利用巫蛊术诅咒卫子夫,但根本愿意就是刘彻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往深处了说就是“陈阿娇太爱刘彻了”。所以这就导致刘彻的愧疚感很深,再加上陈阿娇又是刘彻的小表妹,青梅竹马,更是不忍心痛下杀手了。
第二次就不同了,刘彻以为太子是在造反。造反呀,每一个皇帝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造反意味着自己可能小命不保、皇位不保、江山不保,生死存亡之际,哪管得了那么多,再加上又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弑父弑君,多大的罪名呀!先定罪了再说。
以上刘彻前后处理“巫蛊之祸”手段不同的原因!
至于刘彻对这两次态度不同的原因嘛,我只能说刘刘彻可能是一个比较重情重义的人?
第一次巫蛊之祸,青梅竹马没死,心爱之人没死,不用伤心难过。第二次最爱的女人死了,最爱的儿子也死了,还是被自己的不信任害死了,刘彻能不伤心难过吗?
“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汉武帝之子、戾太子刘据当年惨死,无缘于继位,实在可惜。大汉如若交到了他的手中,又能有一番怎样的光景?
西汉历史早已过去,因而以刘据为主人公,进行天马行空的幻想,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刘据能继位,那么一些确实发生过的历史倒是有可能改变。因而笔者接下来就来和各位聊聊,如果刘据成功继位,西汉至少会发生哪些变化。
首先,刘据要能继位,巫蛊之祸就不能发生。征和元年(前92),巫蛊之祸由沉迷于方士之术的汉武帝一手掀起。在公孙贺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长平侯卫伉等人相继丧命于此之后,这把火烧到了汉武帝嫡长子、太子刘据身上。
为了自保,刘据起兵反抗父亲。不过他的举动,只不过是以卵击石。刘据兵败,不愿屈辱被捕,因而自杀。刘据一家,除了尚在襁褓的刘病已,其余人皆因巫蛊之祸离世。
要巫蛊之祸不发生,那晚年的汉武帝,就不能是那幅高傲自大、沉迷于追求长生之道的模样。只有他依旧英武聪慧,这场悲剧才能被避免。而若真是如此,那么西汉在汉武帝手中将继续以较好的劲头发展,而刘据也会不止刘病已一个后人。
而若刘据能顺利继位,那么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就不会成为汉昭帝,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就不会成为托孤大臣。
霍光在世时的霍氏家族,是真正的权倾朝野。他走的极其重要的一步,便是以踏实沉稳的特点被汉武帝选为托孤大臣。而若刘据即位,那他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自然也就不需要汉武帝为他选择托孤大臣。那么霍家的膨胀、刘弗陵的昏庸,大概都不会上演。
本始元年(前73),继位的刘病已,即汉宣帝,下令赐刘据“戾”这一谥号。关于“戾”,有两种解释。一说“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如若汉宣帝也是这个意思,那么刘据本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可能不会很高。那他从汉武帝手中接过的大好江山,前路还真的有些渺茫。
而对于“戾”,另一种说法则是“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若汉宣帝是这个意思,那么“戾”这个谥号不过是在同情刘据。至于刘据这个人如何,汉宣帝也没做什么评价。刘据当年确实冤枉,汉宣帝对此也感触颇深。因而“戾”这个谥号,很大可能是在表达对刘据的同情。
刘病已是在即位后给自己的爷爷这一谥号的。而若刘据继位,这皇位便有可能不会落到刘病已身上。西汉会在之后迎来什么皇帝,我们不得而知。但汉宣帝在位时的许多为政举措,都可能不复存在。
不过,像是整治贪官,整饬吏治,击退匈奴,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这些事,倒还是极有可能发生。毕竟西汉王朝的家底在那,短期内不会因为帝王更替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刘据若是继位,西汉的发展还是会推进,只不过是快是慢就不好说了。
历史不可假设。对于刘据若是继位,汉朝会怎样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真实的历史。通过刘据,我们能更理性地看待汉武帝晚年的过,感受西汉国力的强盛。假设在这是种手段,能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历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