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孙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人,因为历史关于此人记载实在是太少,但说到《孙子兵法》,那就无人不知了孙武简介。
对比孙武的兵书对后人的巨大影响,伍子胥就要少了很多,其实他也有一本很著名的兵书《伍子胥》,可惜后来绝迹了孙武简介。
我们先来看看《孙子兵法》的百科介绍孙武简介,《孙子兵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伍子胥和孙武是同时代的,孙武还是因为伍子胥的多次推荐才在吴国立足的,但是为什么后世孙武的知名度要比伍子胥高这么多?
一是因为后世历史对于伍子胥的偏见较大,由于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举动,在当时被很多文人不能接受。所以后世史书著作者对于他很难做到公正的评判,再者他最后是被吴王夫差以叛国罪处死的,那么在吴国的史书之上,肯定会尽量地丑化他,才能让当时的吴王开心。
二是孙武最后是自然死亡,他在帮助吴国取得大胜之后,就辞官归隐了,开始安心的整理自己这一生的所学,这才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反观伍子胥,开军事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开始进军政治,做了夫差的辅政大臣。但是长期混迹军旅的他,不太了解真正的为官之道,不能很好地“左右逢源”,这才导致后来的下场凄惨。
其实,伍子胥和孙武到底谁更厉害,我们就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比较。在生存之道上,孙武比伍子胥要厉害的太多,这从两人的结局下场就能看出。但是要说军事政治成就,孙武比起伍子胥就要略输一筹,《孙子兵法》里的很多理论的修改和完善,都是孙武和伍子胥共同指挥军队时所做的。
“孙武斩宫嫔”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在历史上流传甚广。
春秋时期,在伍子胥的推荐下,著名军事家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在拿宫女操练阵型的时候,吴王的两个爱妃身为队长却多次不听指挥,孙武依照军令,怒斩两个妃子从而树立了军威。
“三令五申”也是出自这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一直励精图治,三年后觉得国力雄厚,可以向西进兵征讨楚国了。
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隐士高人孙武,说他人品和才干都俱佳,可以来给吴国统军。
开始吴王并不相信这个人能有多大的本事,可是经不住伍子胥的反复推荐,于是答应见见孙武,孙武带着自己的《孙子兵法》来见吴王。
十三篇兵法的确写得很好,吴王很满意,但是他也担心孙武是纸上谈兵,于是便对孙武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也受益不浅,不知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
孙武说可以,吴王接着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回答说可以。
为了为难孙武,吴王召集了宫中的一百八十名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让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
队伍站好后,孙武给他们介绍了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然后问她们:“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这些人都回答听明白了,可是尽管孙武搬出铁钺(古代的刑具)三令五申,在他击鼓发令的时候,这些宫女都还是嘻嘻哈哈的,一个个捧腹大笑,更无队形。
于是孙武命令左右把两个队长,也就是吴王的两个爱妃推出去斩首。吴王看见孙武动真格的要斩他的爱妃,急急忙忙派人说情,说没了这两个爱妃,自己吃饭也难以下咽。
可是孙武则却毫不留情地说道:“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随后杀了两个妃子。
孙武又重新任命了队长,然后击鼓发令,这些宫女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嘻嘻哈哈了。
吴王阖庐爷明白了孙武的确能用兵,是个奇才,于是重用了他,此后吴国破楚伐齐,成了中原的确的强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