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步丁水波,林书豪和国内运动品牌特步签约的消息轰动一时。不过这笔签约却让很多球迷有一些吃惊,因为相比于李宁和安踏,特步的影响力还是要低一些的。那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林书豪和特步的签约呢?

特步丁水波:林书豪签约特步,为何不选李宁和安踏?

特步丁水波:林书豪签约特步,为何不选李宁和安踏?

李宁安踏需要打开国外市场林书豪目前并没有收到NBA球队的邀请,在自由球员市场基本落幕的情况下,这也意味以后很难再看到林书豪在NBA打球了,这一点对于李宁和安踏来说是很难接受的特步丁水波。对于两大品牌来说,他们的目标增加在NBA的曝光度,进军国际篮球鞋市场。毕竟李宁和安踏在国内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花费巨资签下不能打NBA的林书豪并没有太大意义。

特步丁水波:林书豪签约特步,为何不选李宁和安踏?

林书豪签约费并不低

在签约特步之前,林书豪是阿迪达斯旗下的签约球员特步丁水波。不过林书豪并没有个人签名鞋,在NBA赛场穿的比较多的是CrazyQuick 2.5 和pro bounce 2018 两款团队篮球鞋,不过有个人PE版本的配色。

根据报道,林书豪签约特步的金额是3年750万美金,这个价格放到NBA也算比较高的了。榜眼秀马文-巴格利签约彪马,状元秀本-西蒙斯签约耐克,也不过是5年1200万美元的合同,比林书豪还要低一点。而很多名气不大的NBA球员,球鞋合同更是远远低于林书豪。面对特步开出如此高的价格,李宁和安踏选择放弃也是情理之中。

签约后要出签名鞋

无论哪个国内品牌和林书豪签约,最终都要给林书豪推出个人签名鞋。虽然韦德已经退役,但是韦德之道的发售并未停止;在篮球团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许李宁更愿意给旗下的头牌CJ-麦科勒姆推出签名鞋;安踏这方面当然是以汤普森为主,很难说是否有精力为林书豪专门打造一个签名鞋团队。

对于特步来说,篮球鞋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也没有签约任何球星。签约林书豪,也许会帮助他们打开篮球鞋市场,吸引一些林书豪的粉丝,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商业品牌的签约是一笔生意,品牌商当然要以利益为重,这也是李宁安踏没有签约林书豪的原因。

同乡又同龄,特步安踏老板身价差10倍

特步丁水波:林书豪签约特步,为何不选李宁和安踏?

上周特步公布,拟以现金2.6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网球运动鞋履品牌K-Swiss、法国运动休闲靴类品牌Palladium,及美国滑板鞋品牌Supra的母公司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 Inc.的全数已发行股份,以扩充销售组合,提高增长动力。不过交易能否顺利通过,还须经审批,预料今年7月底完成。

这次特步首次收购外国品牌,早在三月已有迹可寻,今年三月底特步突然宣布配股集资筹近14亿元,当年已盛传公司要洽购国际品牌。事实上,综观国内所有运动品牌,多年来一直难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及吸引力,相对国际品牌总给人一种低档次的感觉。

安踏之所以成为体育用品龙头,也是靠着十年前收购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股价愈战愈勇,安踏才有今日成绩,而且安踏深明多元化才是出路,所以除了FILA外,安踏近年亦积极收购,或与国际品牌合作开设合资公司,例如日本滑雪用品品牌DESCENTE、英国爬山运动鞋品牌SPRANDI、香港童装品牌KINGKOW及韩国的KOLON SPORT。

有安踏珠玉在前,特步跟随其后并不意外,事实上这两间民企颇有渊源,安踏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和特步主席兼行政总裁丁水波,既是同乡也是同龄,二人都是福建泉州晋江人,今年同为49岁。在企业历史方面,丁世忠早在1991年已创立安踏,2007年上市;丁水波则在2002年才成立特步,2008年上市。

当年安踏和特步的上市价差不多,前者5.28元,后者4.05元,十多年过去,安踏股价翻了十倍,现价报55.9元,市值约1500亿元,而特步现时股价只维持在5元左右,市值仅128.5亿元,不及安踏的十分之一。

论身家更是没法比,据企查查显示,丁世忠家族持有安踏超过六成股权,以市值计,身家已超过900亿元;丁水波家族持有特步54%股权,身家接近70亿元。

安踏目前市盈率32倍看似昂贵,而特步的接近15倍看似便宜,但看看两者2018年的业绩,前者年收入241亿元,纯利41亿元;后者年收入64亿元,纯利6.6亿元,证明一分钱一分货。

假鞋之都:安踏、特步们的家乡,6年内35家公司上市

鳄莱特、野力、飞克,均起于“家庭联产、手工作坊”,也就是“晋江模式”的雏形,即便是现在,洋埭村村的民房中,仍有一双双手在缝纫机上忙碌着。这里不仅为全国贡献了一个“晋江经验”,也在中国资本版图留下晋江身影。

1991年,丁世忠带着赚到的20万回到晋江,与家族商议后,正式创办“安踏”,这是安踏官方正史中的第一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是8年后,安踏重金邀请孔令辉做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等各大电视台投放广告。这也是丁世忠的主意,丁和木还是因为风险而反对,后来的效果毋庸赘言。此后,晋江鞋企纷纷效仿安踏,CCTV-5一度被称为“晋江频道”。

无论是北漂卖鞋,还是请明星代言,丁世忠透露出典型的晋江人性格——敢于冒险。“爱拼才会赢”是晋江经验的精神内核,或因如此,晋江成为了今天的晋江。

晋江鞋企的第二次洗牌是在上市潮之后。2007-2019年间,包括鞋企在内,晋江至少有40家公司上市,除了港交所、深交所和上证所,有不少公司选择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英国、德国等比较偏门的交易所上市。

曾经的晋江鞋业,现在面临着新一轮痛苦转型。有意思的是,时势逼迫低端制造业退出之际,新的力量也在生长、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