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子良将”,是陈寿在著《三国志》的时候,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合传,而在最后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论,所以被后人称作“五子良将”曹魏五子良将。
那为什么没有许褚呢曹魏五子良将?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长得十分雄壮,“长八尺馀,腰大十围”,而且是个大力士曹魏五子良将。年轻时汝南黄巾再起,许褚聚集宗族结寨自保,受到上万葛陂黄巾进攻,但因人少而不敌,于是让寨中人“聚治石如杆斗者”,许褚就以这如斗的大石击贼军,所中者“皆摧碎”,终于吓住黄巾不敢继续进攻。后来寨中缺粮,许褚假意与贼人议和,以牛换粮。但牛是识家的,换完粮食之后又想回奔寨中,许褚一只手拖着牛尾倒行百余步,让黄巾贼惊惧不已,不敢再取牛,也不敢再进犯,由此许褚豫州、淮南一带威名远播。
曹操平定豫州后,许褚就跟随了曹操,曹操称其“吾樊哙也”,立即以其为都尉,作为自己的亲军护卫,率军值守。征张绣时为先登,“斩首万计”,可见其杀戮之重,因此而迁校尉。官渡之战时,曹操的近臣徐他等阴谋叛乱,就是因为许褚在而不敢发动,非要等到许褚休息之日才准备动手,但巧合的是,许褚好像有所感应(男人的第六感),又返回曹操军帐,直接吓的徐他等人阴谋败露。随征河北而封关内侯,征马超时曹操军败,幸得许褚护卫才逃离,后来曹操与马超、韩遂单骑相会,许褚随身护卫,马超自负其勇,想要趁机抓了太祖,但因为听闻许褚之勇,问曹操曰“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目视许褚,而许褚“瞋目盼之”,盯着马超,以马超之勇也不得不放弃动手的念头。也正是因为马超此问,时人皆以“虎侯”相称,又因“力如虎而痴”,故有“虎痴”之称号。破马超后,许褚升中郎将,后迁中坚将军,曹操死后,许褚伤心至呕血,曹丕称帝后,封万岁亭侯,曹睿时进封牟乡侯,食邑七百户,荫一子为关内侯,去世后谥曰“壮侯”。当年随他一起跟随曹操的族人,封侯的达数十人之多。
从其生平来看,许褚的一生战功不少,但其只是作为冲锋陷阵的角色,大多时间还是在护卫曹操,谨慎守法,从不多说话,曹操也正是因此对其比较看重。所以许褚没有单独带过兵马,也没有在地方上任过职,其以武力出名,而战绩不显。像张辽打的东吴小儿闻其名而止啼,徐晃击败关羽、张郃击败诸葛亮,乐进,每战当先,屡立战功,于禁虽晚节不保,但战绩也不差。相比之下,无论是战绩还是官职,许褚远不如这些人,所以无缘“五子良将”。
今天的标题太广,要回答起来怕是可以连载了,就重点写"五虎上将"吧。
“五虎上将"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五子良将"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
先说"五虎上将"各自的成就和结局吧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人。在刘备刚起兵时关羽就和张飞一起前去投奔。刘备与关、张二人关系极好,《三国志》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演义里说他们三人为结义兄弟就是从这来的,但是否真的结义了正史上没说。正史中关羽最值得骄傲的功绩有两件,即"斩颜良"和"水淹七军",其余的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是牵强附会,甚至有为了塑造高光形象而编造的,不过不能否认关羽确实是员出色的上将,其最终因被东吴袭夺了荆州,兵败被俘,最终被东吴斩首。死后被蜀汉追赠为壮缪侯。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与关羽一起很早就投奔了刘备,因刘、关二人年龄都比他大,三人感情又特别好,所以张飞都以对待哥哥的态度来对待刘、关二人。正史中张飞最大的功绩有:一、长坂坡之战张飞率二十骑据桥断后,曹军追来时,飞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个人认为长坂坡之战曹操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抓住了徐庶的母亲,使徐庶只能离开刘备投靠曹操,否则在刘备入蜀后徐庶和诸葛亮极有可能留下一人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那东吴基本上是没机会袭夺荆州的。二、刘备谋夺益州受阻,庞统也被流矢射死,张飞与诸葛亮前去增援,张飞攻打江州受阻,用计擒获了刘璋的巴州太守严颜,又以义降伏了严颜后,在严颜的带领下一路攻城拔寨,最后与刘备在成都会合。三、曹操占了汉中后留下夏侯渊和张颌镇守,张颌带了一支兵马到张飞镇守的巴西想把巴西的民众驱赶到汉中居住,张飞与他交战五十多天后用计打败了张颌,保住了巴西。在刘备准备起兵伐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因虐待士卒,被手下杀死,蜀汉追谥张飞为桓侯。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据说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民间有“金吕布,银马超”、“前三国吕布、后三国马超”的俗语,可见马超确实勇猛过人。其主要功绩有:一、公元202年,袁尚派部将高干和郭援联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进攻河东掠取关中,马超率领万余人进入关中讨伐郭援、高干,郭、高等人被马超击败,马超部将庞德斩杀郭援,随后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二、马超听小道消息说曹操要对凉州下手,于是联合韩遂起兵攻曹,数次击败曹操,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还差点让曹操命丧黄河,可惜后来中了曹操的离间计与韩遂翻脸后被击败。三、曹操退兵后马超重新攻占了凉州并击败了夏侯渊率领的援军,使夏侯渊在两年内都不敢侵犯凉州,公元213年,原凉州刺史韦康部将杨阜、姜叙等人起兵反马超,趁马超不在冀城夺取城池,并杀了马超的妻儿,正当马超与杨阜、姜叙等人激战时,夏候渊率军来援,没有根据地的马超只能败退,投靠了张鲁。四、马超投靠刘备后,利用自己的威名率军迫降了刘璋,帮刘备夺取了成都。五、蜀汉建立后马超镇守西平关,西凉的少数民族畏于马超之名,此后一直没与蜀汉交战,确保了蜀汉西线的平安。六、马超留传下了一部名为“出手法”的剑法。公元222年马超病逝。蜀汉追封谥号为“威侯”。
黄忠, 字汉升南阳人。黄忠属于明珠暗投类型的,之前在刘表手下,被刘表扔到长沙城呆了很多年,直到归降刘备才算出头,可惜此时黄忠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此时蜀汉都还没建立,是五虎将第一个亡故的,其功绩要有:一、刘备夺取西蜀时,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勇冠三军,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二、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攻击夏侯渊,并阵斩夏侯渊,使夏侯渊的军队大败,为刘备攻取汉中立下首功。公元220年黄忠病故。蜀汉追谥刚侯。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最初在公孙瓒手下,后来公孙瓒遣刘备帮田楷抵抗袁绍的进攻,赵云因与刘备等人意气相投就跟随刘备,并做了刘备的主骑,其主要功绩有:一、两救幼主,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于乱军中救回了刘禅和甘夫人。刘备进川后,孙夫人欲带刘禅回东吴探亲,赵云怕刘禅到东吴后被东孙权扣押,于是从孙夫人那里抢回了刘禅,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著,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二、刘备攻益州受阻,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增援刘备,在江州分兵让赵云自带一军,赵云一路攻城略地,最后与诸葛亮、刘备在成都会合。三、汉中之战中,黄忠去劫曹军军粮,久久未回,赵云率人前去察看,路上遇到曹操大军,赵云且战且退,回营后命兵士偃旗息鼓,如同一座空营,曹军追来后觉得有埋伏准备撤军,赵云乘机命部下用弩攻击曹军,曹军大败,此战之后两军态势发生转变,刘备军开始主动进攻曹军,最终曹操败走,刘备夺取了汉中,后世的一些史书记载说汉中之战,曹操被赵云打败。四、赵云曾劝谏刘备把田地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在刘备准备起兵伐吴为关、张报仇时,赵云力谏刘备不要伐吴,可惜刘备没有采纳。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蜀汉追谥为“顺平候”。
"五子良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起初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吕布败亡后,张辽归降曹操。其主要功绩有:劝降昌豨;阵斩乌桓单于蹋顿;逍遥津大破东吴等,个人认为是"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中综合能力最强之人。公元222年病逝,曹魏追谥“刚侯”。被后世称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而同时期被列入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几人。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很早就投奔曹操,随曹操一路东征西讨,其主要功绩有:官渡陈斩淳于琼;征袁氏兄弟时斩大将严敬;与张辽、李典共守合肥,大破孙吴等。公元218年,乐进逝世,谥“威侯”。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原属鲍信,鲍信战死后投奔曹操。共主要功绩有:宛城之战中果断斩杀企图叛乱的青州军,受曹操赞赏。官渡之战中攻取获嘉县,招降袁绍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等。由于其治军严谨,为人坚毅庄重,深得曹操器重,被曹操称赞可以比喻古代名将,可惜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归国后被羞辱至死,谥“厉侯”。可谓晚节不保。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先后跟随韩馥、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此后跟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汉中之战曹军主将夏侯渊战死,张郃率部安全撤退。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随曹真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公元231年,被司马懿强令领兵追击蜀军,途中遇伏中箭死亡。谥“壮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原属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