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拍得战争片,最好的肯定是《赛德克·巴莱》,首先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台湾经历的现代战争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们战争片的拍摄阮经天艋舺。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级战争片阮经天艋舺,导演魏德圣此前最有名的电影是《海角七号》。
《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光筹划就有十二年之久,参与演出的演员超过2万人阮经天艋舺。 那么,《赛德克·巴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赛德克·巴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台湾被日本占领,居住在台湾的原住民赛德克族为了恢复自己民族的传统,夺回狩猎场,开始了与日本占领者长期的争斗。
这是电影改编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雾社事件”。 1930年,在如今的台湾省南投县仁爱乡雾社,发生了原住民针对日本人的抗暴事件。
赛德克族人民在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事发后立即遭强力镇压。
这次事件的领导者莫那·鲁道自杀,其余参与行动的各部族几乎遭到灭族。
而且,为了让男人们作战没有后顾之忧,赛德克族的女人200多人在树林中自缢身亡,让人动容。
对于《赛德克·巴莱》中的故事,不能单一的以“抗日”来解释。在这些原住民的观念里,没有国家的概念,日本人越过了他们的领地,他们就要反抗。
雾社事件之后,赛德克族的后人又成了日本兵,帮助日本侵略。
这是个很吊诡的现象,他们的历史观里面,一切以自己的领地为最高准则,凡是有利于领地的都会去做,反抗日本人、帮助日本人都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史诗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分上下两部,上部叫《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下部叫《赛德克·巴莱:彩虹桥》,大陆上映的时候合二为一。个人感觉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陆上映版挺好,时间短了,节奏更加明快。
艋[měng] (名)舴艋。舺[xiá]
1.〔艋~〕旧地名,在今中国台湾省台北市。
2.船。 艋舺是台北最早形成的街市,是一个因河运而开始发展的内港。旧名蕃薯市,后改为欢慈市。有最早的码头和台北最初的市集,百年老店,新协和药行,艋舺教堂,青山宫均位於此。名字由来 艋舺,住民语「Moungar / Mankah」,今名万华,为台北市发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纱帽厨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贵阳街与环河南路口,清雍正初年(1723年),福建泉州之晋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来此地搭建茅屋数栋,贩卖蕃薯为生而渐成小村落,称为蕃薯市。 艋舺一名的由来是因平埔族独木舟和独木舟聚集的地方为“艋舺”,原住民语“Moungar”,当时他们除了射鱼维生外,并以独木舟载运所产的蕃薯,苦茗顺淡水河而上,和汉人进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滨群舟猬集,如此景象成为“艋舺”地名的由来。
电影里的硬汉形象特别多,比如大家熟知的史泰龙、斯瓦辛格、杰因斯坦森、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等等,哪些大家都耳熟能详。扒姐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冷门、而且感觉不一样的吧。
行走的荷尔蒙——忍者刺客这个经典的硬汉形象由韩国影星Rain塑造,在詹姆斯麦克提格导演的好莱坞大片《忍者刺客》中,Rain饰演一名从小就被训练的忍者刺客。他因不满被束缚、被利用,于是就开启了逃亡之路。可在逃亡中,他遭到整个忍者集团的追杀。于是,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以及高超的忍术,凭自己一人之力摧毁了整个忍者集团。
该片打斗场面紧张刺激、酣畅淋漓。一众的好莱坞影星、日本演员都为了给Rain塑造这个“硬汉”形象甘当绿叶,而Rain也不负众望地凭借这个角色拿到2010年的美国MTV最佳动作明星奖。
无处安放的青春——热血高校严格来说,这部影片塑造的是一群硬汉。小栗旬、山田孝之、远藤宪一、岸谷五朗等一众日本偶像剧中的“小鲜肉”们,在该片中集体变得“硬气”起来。他们个个都能打,也非常耐打,一人打一群的场景在该片中随处可见。
这是一部青春片,单纯却非常劲爆!梦想、青春、挫折、成长、兄弟情……一个个漫画式“硬汉”给他们的青春画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意义是三小——艋舺
《艋舺》是由钮承泽执导,阮经天、赵又廷主演的一部青春动作电影。其中阮经天饰演和尚是一名典型的“硬汉”,他不仅能打也特别能扛。电影中有一段帮派大佬教训他,打倒了爬起来;再打倒,再爬起来……硬气十足!
阮经天以前演的最多的还是青春偶像片,在《艋舺》中他甩掉偶像包袱,饰演一个帮派小弟,演技炸裂。凭借这个“硬汉”角色,他获得了金马奖的影帝。
扒姐暂时就分享到这里了,欢迎留言补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