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集美新城,远期看翔安南部新城!凡事有先后,厦门最高概念就是在中山路老厦大那一带的老城区,到后来,随着经济特区扩展到全岛,思明全区和湖里全区才逐步发展起来厦门集美大桥。

厦门集美大桥: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关于海沧到了后来,岛内发展空间有限,逐步往岛外发展,海沧成了最火的那一个厦门集美大桥。海沧的优势首先是海沧大桥,另外,海沧的台商投资区地位,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同时很多的资源投入下去,海沧成了岛外发展的排头兵,并在前几年引领整个岛外区块。

厦门集美大桥: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厦门集美大桥: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海沧除了台商投资区外厦门集美大桥,还有海沧港区和生物医药区的拉动作用。别小看这些经济的加分项,这是区域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时至今日,从房价的情况看,海沧还是占据了岛外独一份的。

关于集美集美的地位,其实在原来是很稳固的,特别是有了集美大桥和杏林大桥及最早的厦门大桥,集美与岛内的连通性是最好的,特别地铁一号线,也开启了集美的地铁时代,这可是岛外首个通地铁的区。

集美新城的地位,在于良好的公建配套,大学城氛围和景观,让其成为目前岛外最成熟的区块之一。而与海沧相比,集美新城还在加速完善,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上升。

说到产业,就不能不提集美的软件园三期了,这是目前厦门已建成的软件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而且,很多软件产业正在从岛内越来越饱和的软件园二期向这里搬迁。加上还在规划的影视文创产业,这都将带动本区域的发展。

关于翔安不过如果时间拉长了看,我却更看好翔安南部新城。因为翔安可以算是一张白纸,很多的基础建设规划可以从新开始,这就决定了其起点更高,未来的天花板更大。

不过翔安目前的主要原因是进岛通道只有一条海底隧道,但在往下,你会发现翔安的地铁规划,是所有城区中最密集的,厦门机场即将搬迁,跨海大桥开始修建,且东部市集中心的规划也慢慢浮上水面。

另外,翔安还有一个令集美也羡慕的因素,就是厦门大学的翔安校区,这将带动本区域的文体发展,比如厦大附属的学校、厦大附属的医院,等等。

总结厦门正在进行跨岛发展的大变革之中。与一线城市格局相比厦门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城市发展是单中心的。而未来的厦门,正将海沧、集美、翔安甚至是同安个个激活,从而形成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如此,厦门才有可能迈向一线城市的行列之中。

而在这个进程中,海沧为首,集美目前风头正盛,而未来的落脚点很可能就在翔安。因为这里的想象空间,还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可以类比的话,我愿把翔安比作上海的浦东!

我国确实有那么几个城市,在近海海湾修建了跨海大桥快速路,最典型的莫过于大连星海湾大桥,厦门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深圳西海岸沿江高速等。尤其是大连星海湾大桥,直接建在了星海广场对面,在星海公园眺望大海,视线会直接受大桥阻挡,很多人因此吐槽,在近海海湾修建大桥,破坏了天海一色的自然景观。不过,也有人认为在近海修建跨海大桥,无形当中也增加了美感,尤其夜晚大桥灯光亮起,远看很像一条海上长龙。关于近海大桥是否影响海岸景观只能由个人评判,毕竟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但近海修建大桥确实是无奈之举。

厦门集美大桥: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厦门集美大桥: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以大连星海湾大桥为例,修建原因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大连主城区之间的交通拥堵。我国沿海特色城市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越是靠近海边居住人口越多,且老城区往往越集中,尤其是那些丘陵型沿海城市,因近海会产生沉积平原,所以主城区基本是环海而建,呈带状分布,大连正是如此。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尚没有道路瓶颈,但随着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带状城市之间的通勤联系影响就显而易见了,有限的几条路根本无法缓解交通拥堵,且沿海老城区拆迁新增道路难度非常大,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通过近海建桥的方法连通各城区。

厦门集美大桥: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其实相关的案例还有很多,像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因为所处地区也是丘陵地形,所以两者的建成区基本也是呈带状。尤其像烟台,城市建成区基本是沿海而建,东西最长跨度超过100公里,而传统的老城区恰恰处在带状中心,是各区联络的必经之路,目前也饱受交通拥堵困扰,因此各区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好在烟台主城区向南有拓展的空间,可以在南部建设快速路,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否则不排除未来烟台也要在近海建设桥梁,以连接起东西各区的可能性,但那样做,个人认为将会破坏沿海城市的景观特色,毕竟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总结,近海建桥基本是交通压力影响下的产物,至于是否影响海岸景观,每个人审美角度不同,个人评判只是站在主观的角度,因此无法直接以影响、不影响来简单评判。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