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海经》记载黄埔四凶,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九州尽遭洪水侵袭。当时的统治者尧就让他去治理洪水,鲧采用的治水方法是哪里淹了就在哪里筑堤坝,但是没想到的是水越堵越高,用了九年的时间不但没有解决洪水的问题,反而因为到处堵水,使得洪水淹没的面积反而增大,就像是把整个九州修成了一个鱼塘。后来舜登上帝位后,就将鲧处死了,换了大禹治水。
在神话故事中黄埔四凶,鲧还偷了天帝的宝物息壤(也就是被很多人认为是稀土的那个传说之物)去堵洪水。从他敢偷天帝的宝物去堵洪水可以看出他是好心办了坏事,而陷于不义,偷天帝宝物又是不忠、不敬。就好比各个朝代的臣子去头皇帝的东西,肯定被判大逆不道、奸佞之臣。鲧是神话人物,所以他自然在掌管神界的天帝那里就不是什么“好神 ”了。而古籍《左传》是这样评价他的:
“颛顼有不才子黄埔四凶,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梼杌在多部典籍中认为就是鲧,如果是真的那这是能够直接查到的关于鲧性格的记载,不难看出《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对鲧是持贬低的态度,他记载鲧是一个不听建议、嚣张跋扈的人。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鲧反对尧传位给舜 ,所以遭到舜的记恨,最终被舜处死,如果历史上是却有其人,那么这个说法似乎更符合逻辑。
其实传说中鲧不仅仅是驯服牛的大能,而且还是创造农具、城郭的人,古代诗人屈原在他的作品不止一次提鲧,并表达了对他的同情之意。实际上夏、商、周都有把鲧列入祭祀对象。所以他应该算不上是“凶神”,或许只是古代文人为了凸显忠、义的气节,便将鲧列为奸佞,最终进入“四凶”之类。
首先,我们要明白上古四凶是什么?到底是人是兽?很明显,按照《史记》中来说,上古四凶确实是人,只不过后来经过神话体系的改造,被人传成了兽而已。
在民间神话故事中,饕餮、穷奇、梼杌、混沌这上古四凶,往往被描述成凶恶的怪兽。比如说:
饕餮被认为是贪婪的象征,这头凶兽,没有身体,且无比能吃。因为它这样一种性格,往往在诸多影视剧和书籍中,代表着贪婪和欲望。
《神异经》中这样记载梼杌:“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也正是这样一个凶兽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穷奇和混沌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传说穷奇好坏不分,喜好吃人,还拥有蛊惑人心的能力,倘若遇到两方争吵,往往正义的那一方会被穷奇吃掉。正是因为这样一种邪恶的性格,这才让他名列上古四凶之中。
混沌拥有着和其他三种凶兽完全不同的外貌,它的外形像狗,有四肢,但是四肢长得并不像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躯干却没有五脏六腑。因为它一出现就给天下带来灾难,并且人们时常分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于是给他起名叫做混沌。
上古四凶本来就是邪恶的象征,因此才会背上千古骂名,可如果从《史记》中来说,上古四凶其实并不是指的四大凶兽,而说的是上古部落时期的四个人:颛顼氏有一个后代叫梼杌,因其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都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不识正义。
缙云氏有一个后代叫饕餮,因其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他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充满欲望。
少皞氏的一个后代叫穷奇,因其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都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背信弃义,怪异无比。
帝鸿氏有一个后代叫混沌,他不行正义,为人极度残忍,专好行凶作恶,天下的人都把他称作“混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虞舜在继承帝位以后,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这四个邪恶的人发配到了边疆,从而清除了部落内的一大祸患,赢得了当时部落人民的一致称赞。
后来人们读到史记时,一边一边称赞虞舜的品德高尚,一边将上古四凶不断的鞭斥。有对比才有差距,正是因为上古四凶邪恶,这才承托出了作为五帝之一的虞舜的贤德。因此上古四凶就背上了千古骂名。再经过民间神话传说的艺术加工,他们逐渐变成了四大凶兽,并且拥有着不同的邪恶本性。
神话传说本就来源于生活,并且这些故事还拥有着它本身的神话色彩,这正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精神文明,我们在研究古代历史的同时,对于那些神话故事加以解读,也不失为了解古代文化的一种途径。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