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诬告的背后长孙无忌简介,实际是政治势力角斗、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把控权势、自我膨胀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建的楼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凌烟阁排名乱中有序,整体按官位品级来,能排第一说明不仅官位高,在李世民心中分量也最重长孙无忌简介。小王推测有几个理由:
一是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是重要参与者之一,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十人一起出谋出力,属于从龙之功,必定被视为心腹。
二是与李世民有姻亲关系,他是李世民的小舅子,这属于外戚的身份。
三是辅佐李世民以来,一直忠心耿耿,作为心腹幕僚没少出力。
所以,在李世民统治时期,长孙无忌的权势很重。后来左右了李世民的立储之事,扶持唐高宗李治上位,李治又是长孙皇后生的,一旦登基,新皇帝就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两朝重臣+外戚的身份,让长孙无忌权势通天。
最主要此人对权势极为看重。在第二次的易储之事中,李世民杨妃生的儿子李恪进入了视野,李世民担心李治仁弱不能掌控国家,就想把李恪立为太子。
可李恪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一旦上位,自己的权势必然受到影响,于是出言反对、打消了李世民的念头,并对李恪能影响李治地位的事记在了心上。借着后来审理房遗爱谋反的机会,把李恪直接牵连进来,直接弄死,就是李治哭着求情都没用。可见长孙无忌权势之盛已经影响到皇帝的实权,要说没有一点自我膨胀是不大可能。
反对立后唐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担心大臣不同意,就先找自己的舅舅商议,好处给了,但长孙无忌揣着明白装糊涂,拿了好处没答应这事,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礼部尚书许敬宗都加入说客行列,但长孙无忌全部拒绝。
唐高宗明显感到了长孙无忌的掣肘,皇权受到了相权的挤压,此时的李治已经24~25岁,不是小孩子。可长孙无忌的出发点,也许并没有考虑太多干预皇权,而是担心武则天上位后,朝野势力会改变。这一点,武则天后来利用唐高宗的病弱干预朝政,分割宰相权力,提拔一批效忠自己的政治力量可以印证。
但是长孙无忌没想到自己的权势不过都是皇帝赐予的,没有兵权的他只要一纸诏书就能打落谷底。随后,同盟褚遂良被贬、来济被贬、柳奭除名、韩瑗除名后再处死,长孙无忌的阵营瓦解,再加上许敬宗的诬告补刀。
长孙无忌最后被判谋反,被逼自缢身亡。所以,表面上看似被许敬宗的诬告拉下马,实际是政治势力之间的角斗以及皇权和相权的相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