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有这样姑侄三人同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妃,其中有两人是亲姐妹,我们要说的就是皇太极的宸妃海兰珠以及庄妃布木布泰皇太极与海兰珠。她们两人的关系怎么样呢?

皇太极与海兰珠:海兰珠与布木布泰关系怎么样?

皇太极与海兰珠:海兰珠与布木布泰关系怎么样?

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皇太极与海兰珠,其父为贝勒寨桑-布和,母亲名为博礼。要说两姐妹的关系,想必在早年间应该是很不错的。布木布泰是家中的次女,海兰珠大她四岁,天命十年,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作为姑姑哲哲的生育后补,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这也是很多说海兰珠是嫁过人的原因之一,因为按年龄来说,年长四岁的海兰珠没有先行入后金,而是选了才13岁的布木布泰,可能就是此时的海兰珠已经嫁人了,科尔沁部已经没有适龄的女子,故而将布木布泰送到了盛京。

皇太极与海兰珠:海兰珠与布木布泰关系怎么样?

两姐妹此时没有利益冲突皇太极与海兰珠,且海兰珠嫁人了,布木布泰更是父母的宠儿,故而两姐妹早年间的感情应该很不错。

皇太极与海兰珠:海兰珠与布木布泰关系怎么样?

皇太极与海兰珠:海兰珠与布木布泰关系怎么样?

但是当两姐妹的利益产生冲突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其位份仅次于姑姑哲哲,之后她为皇太极生下3个女儿,在生下小女儿不到一年,她的姐姐海兰珠被送到了盛京,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

在当时姐妹同侍一夫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海兰珠嫁过来本来也是常事,可谁知皇太极对海兰珠算是十分钟情喜爱,即使当时的她已经26岁了,但或许就是这份成熟娇艳深得皇太极的心。在崇德元年皇太极大封后宫时,两人的“利益矛盾”升级了。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对后宫也进行了册封,建立了崇德五宫,即中宫、东宫、西宫、次东宫、次西宫。中宫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嫡妻,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西宫和次东宫分别给了林丹汗的两位妻妾娜木钟和巴特玛·璪,而东宫给了入宫仅一年多的海兰珠,反倒是跟随他多年的布木布泰被分到了次西宫。在皇太极所建立的崇德五宫中,东宫地位要高于西宫,所以次东宫的地位依然要比次西宫稍高,在五宫之中,次西宫的地位排在最末。

对布木布泰来说,年长自己且嫁过人的姐姐,入宫时间尚短,却一跃成为东宫宸妃,而自己多年对皇太极的陪伴和付出就只得到了一个次西宫的位份,无疑是一个较大心结。除了无欲无求的人,大约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再情深的姐妹,都无法不生出嫉妒之心,两姐妹之间自然会生出嫌隙,即使平时看起来平静和睦,但心里也是无法跟从前一般。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大宴群臣,并且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这样的规格待遇堪比太子,甚至想将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立为太子。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后面布木布泰如果诞下皇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极小。后宫之中哪有这么多无欲无求、佛系的女人,但凡有一定能力的,都想为了儿子,博一把皇位。所以两姐妹的利益矛盾在皇八子出生后,两人关系自然也就僵化了。

可惜这个孩子仅活了半年,没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对海兰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对布木布泰来说则是转机。我们也知道,海兰珠在孩子夭折后的三年跟着病逝了,而两姐妹最终关系是否修复有两种猜测:一是孩子夭折后,海兰珠陷入悲痛,身子一直没有复原,布木布泰渐渐放下了对姐姐的嫌隙之心,姐妹俩重修于好,陪着海兰珠走过最后的时光;另一种则是两人直至最后都未能释怀,布木布泰在皇八子夭折后不久诞下自己的儿子福临,如果海兰珠像一些电视剧所展说那般,认为是福临夺去了皇八子的福运,那么很有可能两人关系没能缓和。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呢?

皇太极为什么这么宠爱一个26岁的老女人(在古代26随确实不小了)?

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名海兰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

庄妃(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岁。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当时海兰珠已26岁,虽然已过妙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无奈此子福薄命短,来到人世间刚两年,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宸妃死后火化,初暂安于盛京地载门外五里的墓地。皇太极葬入昭陵之后,宸妃也被迁葬到昭陵妃园寝内。

海兰珠前26年的铁事在正史中无任何记载,对她的事件始于嫁于皇太极之时,她死后两年皇太极驾崩

现藏台本故宫博物院的《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初纂本载有太宗祭至爱宸妃海兰珠祝文原文,较修订后的《太宗实录》中此段祭文,要详细得多,且用词平白浅显,显得格外真挚。

“崇德六年。岁次辛巳九月甲戌朔。约二十七日戊子。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欧卖糕的,太宗还真是直白)。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通“殁”)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另据《实录》整理宸妃去逝前后,太宗追怀悼念等事:

崇德六年九月十二日,皇太极于征明驻营中闻宸妃有疾。

崇德六年九月十三日,皇太极于清晨卯刻拔营回兵,大军仅留安平贝勒杜度围守锦山,贝勒多铎围守松山。

崇德六年九月十七日,驻扎于旧边界。是夜一鼓,使者报宸妃病情加重。皇太极即刻其营,派大学士希福,刚林等驰返报信。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希福五更抵达盛景。梅勒章京冷僧机等入大清门,至内门时,宸妃薨逝。皇太极于清晨卯刻赶到。恸哭不已。之后六日几乎不进饮食,朝夕悲哭。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多日不食不眠的皇太极昏迷,言语颠倒。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宸妃初祭,本贴所录即为皇太极亲笔所写祝文,皇太极下跪奠酒,宣读祭文。

崇德六年十月二十七日,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

崇德六年十一日十一日,皇太极因思念宸妃,再次失态痛哭。

崇德七年正月初一日元旦,因宸妃丧,免朝贺,罢宴乐,举国不许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