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万均樊长使,本是敦煌人,后来迁徙到了京兆咸阳,薛世雄第三子,薛万彻的兄长。
大业末年与其弟薛万彻都客居在幽州樊长使,因武艺高强,兄弟两人被罗艺所喜爱。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罗艺率薛家兄弟投奔了李渊。薛万均被授封为上柱国,永安郡公。武德元年,窦建德攻克了冀州,进而大举进攻幽州,罗艺欲前往迎敌,薛万均对其陈说利害,劝说其千万不可贸然行动,否则必然损失惨重,可以智取。并自告奋勇请求率领精锐骑兵事先埋伏好,等其大半人马渡河以后再伏击他,定能击败窦建德大军。罗艺采纳了他计策,果然大败窦军,取得胜利。武德三年,窦建德率二十万人马再次攻打幽州。窦建德兵攻到了城墙上,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俩率敢死队百余人从地道口出城,迂回到敌军背后,猛然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窦军狼狈逃窜,死伤惨重。
武德四年,窦建德在长安被斩首,他的部下刘黑闼反叛大唐樊长使。唐朝于是派李神通担任山东道行台右仆射,专门负责讨伐刘黑闼。九月的时候,罗艺率军与李神通会合,唐朝又调集各州兵马总计五万多人,和刘黑闼军队在饶阳城南展开一场恶战。因为风向原因,唐军大败,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俩在此次战役中被俘虏,后来逃回。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刘黑闼以后,传召薛万均为右二护军。
贞观初年,柴绍讨伐梁师都,薛万均任职副将。在离朔方数十里地的时候,突厥兵突然来到,薛万均和薛万彻大展神威,使出洪荒之力,击退了突厥兵。唐军包围了梁师都,众人皆认为城地坚固不应强攻,唯独薛万均觉得敌人士气低落,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后来证明,他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贞观九年十二年,薛万均以行军副总管的身份随同李靖征讨吐谷浑,在到达青海时,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俩各自带领百骑走在前面,正遇上敌军,薛万均独自一人冲进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与手下将领斩杀敌军数千人。薛万彻同样也是单骑冲入敌阵,无人能抵挡,此战共斩杀数千首级。唐军进发至赤水源时,薛万均与薛万彻兄弟俩率领轻骑走在前面,被吐谷浑军队团团围住,战马也被杀死,身上伤痕累累,强忍着伤痛步行战斗。唐军战死者不计其数。就在危急时刻,契苾何力(唐朝名将)率兵赶来,拼死作战,救下了兄弟二人,并大败吐谷浑军队,伏允可汗自缢身亡,至此,吐谷浑也就成为了唐朝的属国。后来又平定了高昌,因功进封为潞国公。官位越高,就会遭到有些大臣的忌妒。有朝廷大臣劾奏他与高昌女子私通。唐太宗知道后,想追究他的罪行,但在魏征的劝谏下,此事这才告一段落。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到芙容园观赏游览,由薛万均负责警卫,但因其清理得不彻底,导到了宫苑的闲杂人员混了进来,薛万均也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牢房,薛万彻非常气愤,忧愤不已,不久就去世了。
说历史人物:第003期。本期主题,樊子盖。樊子盖何许人也,乃隋朝官员。准确地说,他历事了北齐,北周和隋。字华宗,庐江人是也。然后他是以军功起家的。祖父叫樊道则,父亲叫樊儒。隋文帝的时候,他平陈国有功劳,后来被调到岭南去治理岭南去了。杨广即位以后,他被调回来到京师,后来任凉州刺史。担任武威太守,大多得恩宠。609年,隋炀帝西巡,想要进入吐谷浑,樊子盖献青木香来抵御雾露,即瘴气。杨广好几次巡视樊子盖所管辖的郡县,观察民风,看到他为政做官清简,爱百姓,恩威一并施行。很得百姓的敬畏和害怕,就非常器重他。
613年,杨广又出征辽东,命令樊子盖留守东都。正遇上杨玄感反叛作乱,攻打东都,樊子盖派出裴弘策前往讨伐叛军,反过来被叛军打败,樊子盖于是杀了裴弘策以此来警示部下,杨汪对他稍有些不恭敬,樊子盖又要杀他,杨汪于是叩头流血才被放。于是三军没有不害怕樊子盖的,不敢仰视他。杨玄感每次进攻,樊子盖总能从容布置,叛军一来就被击败,因而许久都打不下东都。不久后,援兵赶到,杨玄感就撤军离开……关于樊子盖的故事还有很多,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史书对樊子盖的评价比较中肯,说其“无他权略,在军持重,未尝负败,临民明察,下莫敢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