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主要的政治联姻就是与蒙古的通婚和硕柔嘉公主,像顺治的两个皇后以及孝庄皇太后都是蒙古科尔沁草原的,这都是他们所谓的国家利益。

和硕柔嘉公主:康熙格外讨厌的姐姐为什么被雍正越制给予封号?

皇帝也经常把他的女儿下嫁给蒙古各部落的皇亲贵族们和硕柔嘉公主,以求满蒙关系更加牢固;顺治帝的女儿少得可怜,因此他不断地收养一些王公贵戚的女儿做养女,一则可以显示皇帝恩宠,二则还可以将来与蒙古的婚媾联姻未雨绸缪,整个顺治期一共有三位亲王之女被选入宫中,她们是承泽亲王硕塞的女儿和硕和顺公主、安亲王岳乐的女儿和硕柔嘉公主和简亲王爱新觉罗.济度的女儿和硕端敏公主;

和硕柔嘉公主:康熙格外讨厌的姐姐为什么被雍正越制给予封号?

端敏公主的生母和硕柔嘉公主、简亲王济度的嫡福晋博尔古特氏是孝惠皇后一母同胞的亲姐姐,这层亲密的关系使得她生下等等女儿被带入宫中,成为了皇后的养女。

和硕柔嘉公主:康熙格外讨厌的姐姐为什么被雍正越制给予封号?

入宫后的端敏一直跟随在养母兼姨母孝惠皇后身边,她对这个唯一的女儿疼爱有加,正是因为她高贵的身份及皇后的庇护,养成了傲慢、刁蛮的性格,非常的嚣张跋扈和无礼,后宫的人都不敢惹她,端敏公主对她娘家庶出的兄弟姐妹也是同样的鄙视,哪怕是玄烨也要让她三分;玄烨最反感的就是她的臭脾气,小时候就不喜欢跟她在一块儿玩,继位后好多事也都让着她,懒得跟她翻脸,总而言之是对她一百个看不惯。 公主嘛就是用来政治联姻的工具,在孝庄皇太后的安排下,将七岁的端敏公主许配给了孝庄皇太后一母同胞的哥哥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蒙旗扎萨克多罗达尔汉亲王的长孙班弟;康熙九年十七岁的端敏公主嫁到了蒙古科尔沁,其特殊的身份和飞扬跋扈的性格,自然也是没人敢惹她。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帝为一些下嫁的公主按贝勒品级设置护卫长史来保护这些公主,可他偏偏就不给端敏公主这样的待遇,康熙甚至还说,端敏公主性情乖张暴戾,她跟所有的人都不和,其中可见康熙对端敏公主的不满。前面说过端敏公主对自己的娘家人也不好,她唯一的一母同胞的弟弟早些年就去世了,现在世袭简亲王的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雅布,也是她最瞧不起的庶出的弟弟,这个雅布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时支持八爷胤禩,而一贯骄傲和鄙视雅布的端敏公主为了反对而反对,她选择了支持四爷胤禛,其实她跟胤禛也没有多大的交集,只不过是为了反对雅布而支持胤禛的,这种阴错阳差的选择竟然让她站对了队伍。雍正继位后自然是有赏有罚,雅布支持胤禩被摘了亲王的帽子,端敏公主被封为固伦端敏公主,她的命真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竟然得了个固伦公主的大帽子,使其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要知道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称为“固伦公主”而皇帝的其他公主和养女只能称“和硕公主”可见雍正是有恩必报的。

顺治、雍正明明自己有女儿,为什么还要接二连三的收养女儿?

没有亲情,只有血泪,她们都被当作巩固政权的礼品拱手相送。

和硕柔嘉公主:康熙格外讨厌的姐姐为什么被雍正越制给予封号?

顺治、雍正虽然都有自己的亲生女儿,但大多早夭。但是按照大清的惯例,女主大多要和蒙古和亲或嫁给一些握有重权的实力派,稳固政治联盟,为了满足和亲的要求,皇帝自己的女儿不够用,就收养女儿,然后再把她们像礼品一样送出去,很多公主和亲不久便死去,但清朝皇帝并不把这泼出去的水当回事。

和硕柔嘉公主:康熙格外讨厌的姐姐为什么被雍正越制给予封号?

和硕柔嘉公主:康熙格外讨厌的姐姐为什么被雍正越制给予封号?

顺治送出三个干女儿顺治帝亲生女儿长成的只有一个,为了怀柔番王、蒙古和亲,于是收养了和硕和顺公主、和硕柔嘉公主、固伦端敏公主,分别嫁给了尚可喜之子尚之隆;耿继茂之子耿聚忠;蒙古族班第。最可怜的是和硕柔嘉公主,12岁就作为安抚的工具远嫁。

雍正帝面临更大挑战雍正是个没子孙福的人,生儿子早夭的早夭,决裂的决裂,生了三个女儿,和顺治一样,雍正也只有一个亲生女儿长大成人,他除了面临联姻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还面临政治风险,因为康熙晚年曾经上演“九子夺嫡”的大剧,雍正虽然胜出,但亲兄弟反目为仇。因此雍正在收养女儿问题上考虑的更需要周全,如果嫁出去的公主记恨之前的事,说服夫君反造反,那么送出的政治资本会变成政治敌人。

所以,雍正帝收的这收养女儿的比较慎重。他收养了太子胤礽的女儿,在雍正四年嫁给了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 收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封为和硕和惠公主,在雍正七年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的多尔济塞布腾。收养和硕端柔公主,是庄亲王允禄第一女,雍正八年嫁科尔沁博尔济古特氏齐默特多尔济。

没有亲情只有政治皇帝收养女儿,并不是为了什么兄弟情深,是要把她们当作为政治牺牲品。这些远嫁出去的女人大多不服水土或遭受折磨早早的就死去了。比如怡亲王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妹妹,和硕温恪公主和和硕敦恪公主,被康熙嫁给了蒙古王公,没几年就死了。但是帝王关心的是江山,一个女儿,况且是养女死活,根本不放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