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段历史第二次直奉战争,思考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像郭松龄这样的人其实可以当成危险人物的范本来看。首先他很奋进第二次直奉战争,很有本事,无论是学业上的努力还是现实中的能力,他都是可圈可点。说学业,他从奉天陆军小学堂到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再到中国陆军大学,军事素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说能力,他干过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广东警卫军营长,最后投奔奉系张作霖就不说了,张学良的就是他的,实战能力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

更关键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在这两点上,他还是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

但此人之危险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理想很高尚,他的想法很正义,与此同时,他的胸襟又很狭隘,手段又很偏激,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什么后果?即便是老江湖张作霖,未到反奉事发,也是未能警醒到这个人的危险之处。

无论什么时候,最危险的永远是打着理想的旗号去填喂野心,扛着正义的名号去打劫利益!郭松龄正是这样的一个极致人物,即便是兵败身亡,理想的旗帜以及正义的名号依旧还那么鲜明地覆盖着他。

多可怕!

世间最具鼓惑力的就是理想与正义。这两样东西一旦加身,世人通常是很难看到其人的真相,因为所有的看法在这个时候都有小人之嫌。

但越是这样,我们才越要世俗地去看待一些能泄露真相的细节。

说回郭松龄反奉。第一,他是百分百地利用了张学良,而且是以理想和正义的名义;第二,反奉最大的诱因就是嫌张作霖论功行赏对己不公,说白了就是该是他的没给他,所以他要抢;第三,反奉归根结底是为了剿杀异己,争夺利益,一次性兑现个人所有野心。有几点最能说明问题,郭起兵之初先是打张学良的旗号,局面乐观后随即甩开张学良;起兵理由先是清君侧驱杨宇霆,局面乐观后随即变成彻底打倒张作霖,自己上位;最让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滦州刚发表通电,逮住机会就把有私怨的奉军将领姜登选给处决了,要知道在奉系少壮派将领中,姜登选是最有口碑的一位。

为了别人几句正确批评,就把人杀了,转而又拿出理想和正义来掩盖,这样的人怎能真得人心。

难怪张作霖在得知他被抓获后,要把他绑奉天来问话。

到底哪点对不起他?

用理想正义伪装下的能力去攻克某个关键位置上的人,进而掌握优势核心资源,最终出其不意地突然发难,成功了,个人的野心依旧被理想和正义照耀着。

他是要名有名,要誉有誉,要利有利!

按理说,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应该很容易成功,为何我们看到的历史,这样的人总是在成功的半道上突然坠落呢?

真相或许无法说清,但人心足能刺透。就像当时两军对垒时大兵们都说的一句话,吃张家饭,穿张家衣,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说到底,这种人有术无道,得势易张狂,失势易反逆。

这样的野心,前面应该加两个字,狼子。